像你们大家的孩子一样,我的女儿也拥有全国统一标准的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父爱的真谛:父爱如山,一动不动。
如你们孩子的爸爸一样,我家爸爸也练就了一项带娃儿的绝技:基本只靠一部手机就能牢牢拴住宝宝的心,从不失手。
在祭出手机这个杀手锏之前,爸爸只会抱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娃儿,等我解决···父女感情破裂的高频率跟闹着玩儿似的!可自打手机粉墨登场后,画风可以说非常“岁月静好”了:
“爸爸给你看北极熊游泳,好不好?”—“好!”
“还看吗?”—“看!”
“那爸爸再给你看个豹子捕猎”
······
“爸爸好不好?”—“好!”
“那你亲亲爸爸~”—“mua”
老母亲千万百计让宝宝远离电子产品的大计啊,就这样被爸爸轻而易举地攻破了···爸爸你要耗子尾汁啊!
当然了,国家统一标准的爸爸,野路子可多了去了,说出来我都怕吓到你!
爸爸:“水温合适,来洗吧~”
娃儿下水后-一激灵-嗷嗷哭-“烫烫烫”
水烫点没事儿,孩子更皮实。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娃儿被吓得好几天都不敢下水。
爸爸:“没事儿,让她自己走。”
“啪”一声-狗吃屎-脸着地-哭成傻子
要学会放手,孩子摔了没事儿。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造成娃儿的脸从嘴角到颧骨淤青。
爸爸(指着刚煮好的鸡蛋):“你摸摸鸡蛋热不热~”
“哇啊-哇啊”-扔下鸡蛋-“热热热”
多让她尝试,她才会有分寸感。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娃儿从此看见鸡蛋就会本能地犹豫。
即便心糙路野如我家爸爸,他的带娃儿方式依然给我很多启示:
虽然听着就让人火大,但你细品,这珍贵的大胆放手的精神,是不是必须站爸爸!?
1岁半的我女儿,现在会频繁地对家里大人说“不用”、“自己弄”···对于屡次弄不好的东西,她会执拗地拒绝别人的帮助,尝试用各种方法努力,直到成功。我深知,爸爸的「放手」方式功不可没。
意义深远啊!在一张柔弱小女孩的皮囊下,藏着一颗刚强勇敢之心,是我对她梦寐以求的期待!
在我女儿的意识里,她摔倒后从没有哭闹或者需要别人搀扶的概念(除非遭遇重大磕碰事故)。“不娇气”、“接地气”是很多人对她的评价,这样的秉性,让小小的她好讨人喜爱。
冷静分析,过多的参与和打断,确实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探索的机会。
我常常会在孩子想要触碰“黑名单”上的事物时大声制止,她总是嘴上说着“好”,行动上却会迅速地进行试探,那得手后的满足感和挑战权威的态度,真是又气又好笑。我知道,这是爸爸给的勇气。
。
绘本上的东西多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很难给孩子以生动的想象空间。在孩子看过手机视频后,她的脑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动态的画面,比如在绘本上看到豹子后,她会本能地告诉我“豹子、跑、快”,我知道这是电子产品贡献的有用价值。
男人普遍思维更加理性、格局更大,与女人的感性、侧重细微形成鲜明对比。我的带娃儿准则很多:玩具不能随意摆放、看完绘本要自己放回书架、闹过脾气要承认错误···无形中为小小的她画了太多红线,爸爸总是会适时地点醒我,让我更加轻松坦然地面对“不知者无畏”的孩子。
我是个坚信“不打不成材”的严母,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教育的准则。一岁半的她,已经被我打过无数次···但爸爸的“宽容”方式总会让我心情平和,愿意找寻除了打骂以外更好的教育方法。
从孕期开始,我就经常向爸爸灌输“爸爸必须全程参与到带娃儿中来”的理念,而他也确实做到了。我家爸爸在娃儿的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很高,大到教育、玩耍陪伴,小到喂奶、洗洗涮涮···爸爸贡献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她的安全感极强。
相较于女性,爸爸的肢体动作丰富、处事作风更具表现力,因此更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作用在孩子身上的同一件事,爸爸的总是会让孩子印象更加深刻。因此,我相信,爸爸的优秀品质更容易复制到孩子的身上。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爸爸普遍是这个时代的缺失。但我家的亲身经验及太多的研究调查显示:爸爸带娃儿对孩子的语言、情绪、行为和认知等能力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即便我家爸爸烫过、摔过、吓过孩子,但我知道,爸爸内心的愧疚感深过孩子受到的伤害,孩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收获了教训。
~毕竟「夏东海」式的爸爸可遇不可求。
(请自行感受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