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
经济转型调整压力之下,旅游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各自头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前者受疫情冲击,复苏缓慢而艰难;后者频频暴雷,流动性危机如影随形。问后市、观龙头,市场把聚光灯打向以文旅和房地产为核心主业的华侨城A。眼前的行业颓势,不免让人对华侨城产生一些担忧的声音:文旅主业能否过“大坎儿”,旅游产品“老化”如何应对,利润下滑主因何在,资产甩卖是否现金流吃紧……
这不是华侨城第一次面对质疑,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当年不搞“三通一平”而选择在“花园中建城市”,从中国第一座文化主题公园到遍布全国的“城市会客厅”,从“旅游+地产”鼻祖到如今“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华侨城A在浪潮涌动市场经济中一路厮杀突围,面对即将“三十而立”的关口,愈发坚定而清醒,在挣扎与坚守中保持定力、求新求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行稳致远。
夹击之下稳渡激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相比疫情前2019年中国经济6%的增长,2020年、2021年中国GDP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1%;2021年房地产投资、消费增长均不及疫情前水平,第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回落至3.4%。
宏观经济数据的一个小数点,落到市场主体,具体反应巨大且显性。“2019年全国5万家旅行社,现在能够活着的大概只有1万家,倒闭的有2万家。”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透露。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2021年,A股上市旅游企业业绩呈现大面积亏损。在记者重点监测的47家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中,仅2020年亏损企业就有31家,占比超三分之二,利润达10亿元量级的的仅两家;在截至目前已披露2021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不少旅游企业录得业绩下滑甚至亏损。3月30日晚间,华侨城A披露2021年报,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至1026亿元;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亿元、3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5%和70%。
“意料之中,更是情理之中。疫情是大势,胳膊扭不过大腿,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业内人士指出,“即便如此,华侨城A在文旅行业第一梯队的地位依然无出其右,稳得很。”华侨城A管理层在31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虽然利润表现承压,但公司在行业动荡的2021年紧盯流动性,狠抓资产结构管理与经营管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良好,“三道红线”指标全面满足“绿档”要求,公司流动性充裕,资产效率持续提升。
——稳在规模韧性,强在恢复能力。疫情发生以来,华侨城A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净利润超114亿元,位居已披露年报的文旅上市公司之首。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数为32.46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54%;相比之下,“华侨城A旗下27家景区、28家酒店、1家旅行社、7家开放式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7797.9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50%,恢复情况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华侨城A旅游管理部总监张树民介绍。
——稳在未雨绸缪,强在经营管控。韧性意味着更多回旋空间。2021年,房企流动性危机变得高发。万科早在2018年便喊出了“活下去”,这在当时不少人看来,是危言耸听。随着近两年楼市“三高”终结,市场感慨万科之远见,也理解了华侨城A近年来的一些市场动作:一头多渠道低息融资586.25亿元,一头出售部分资产“瘦身”减负,让公司得以在急湍中站稳了脚跟:不仅“三道红线”持续保持“绿档”,且连续两年现金流为正;在市场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手握数百亿筹码,成为华侨城A应对市场变量的底气之一。
——稳在多点布局,强在精准供给。疫情散点多发特征下,旅游消费反弹在各地轮动。“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华侨城A基于全国各地的项目布局,风险不仅相对分散,其重点布局的一二线城市开放式景区和近郊项目,也成为疫情之下的消费热点。“未来中国旅游的核心增长点之一,就在城市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旅游休闲度假,特别是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新文旅时代,文旅产业开始注重以在地化为发展定位,进而实现地区独特文化符号的‘虹吸效应’和‘锁定效应’。微度假时代已经来临。”在疫情暴发前试业的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是近年来华侨城植根在地文化推出的城市微度假标杆产品,有力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两年来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公园、商业、酒店等板块收入创历史新高,客流近60万人次。
稳中求进,风险防范有力有效也是“进”。面对经济调整、疫情冲击、产业阵痛,文旅行业风险挑战依然不减,大多数企业业绩料将继续承压。煎熬之下,文旅行业尝尽辛酸苦辣,以华侨城A为代表的一众企业努力控住风险、稳住阵脚,成为行业的压舱石,有力缓解了市场焦虑和不安。
在危机和挑战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硬实力稳驭舟:逆境试金承压而上
在前海,从百米高空向下俯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消费增长极正在孕育:
128米高的鱼鳍状异形大立架摩天轮,全国首个空中、地面、地下三层立体复合城市绿廊滨海廊桥,滨海文化公园,滨海艺术中心,东岸西岸商业街、JW万豪酒店……在华侨城打造的深圳欢乐港湾,各业态融合、协同发展,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其中摩天轮开放8个月即创下国内单一游乐设备收入的最高记录。
风高浪急,锚点找准,才能立稳潮头。在疫情面前,华侨城A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没有失色。关键时刻,过硬的产品力成为其对冲风险的“稳定锚”,在各个环节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以“旅游”为引擎,导入流量、文化赋能、综合带动,这是华侨城A锚定的“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核心要义。
“依托文旅项目为核心而形成的片区综合开发一直以来是华侨城的独特优势。”华侨城A副总裁张大帆在业绩说明会上回答股东提问时表示。该模式下,各要素并非简单加总,需要匹配成片开发综合能力,市场进入门槛较高。而华侨城A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逐步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知名商业评论家吴伯凡说:“华侨城这种能力非常有前景。各种要素相互催化之后,创造了一个生态系统。”
疫情暴发以来,尽管饱经风霜,华侨城A仍坚持以过硬的产品力回应时代呼唤,有力稳住了文旅主业基本盘。分别于2020年7月、11月开园运营的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南京欢乐谷,当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推动栖霞区文旅产业链条延伸;2021年5月开业的襄阳奇趣童年亲子乐园,当年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完善了襄阳奇幻度假区“四园一镇七酒店”综合版图,有效激活了当地亲子消费……此外,一批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以及各地都市文旅综合体等产品“叫好又叫座”,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支撑。
创新!创新!越是艰险越向前
“文旅出路在哪?”疫情冲击行业,也持续冲刷着市场信心,时有犹疑之声。龙头企业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自身,也映射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华侨城A副董事长刘凤喜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尤其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维护、发展和塑造品牌的关键一招,就是创新。”
创新作牵引,激流奋进。2021年“五一”假期,华侨城A旗下北京欢乐谷创新推出六期项目“天光夜谭”,形成一大主秀、七大核心秀场以及十大光影打卡点为主的文化演艺内容体系。国际主题乐园加速抢滩市场之年,北京欢乐谷业绩屡创新高,完成了用10个月破年度纪录的佳绩。开业15年来,北京欢乐谷已上新六期产品,近几年的迭代频次尤为密集。“欢乐谷大力实施年卡计划,年卡保有量近100万张。”张树民透露。
新玩法、开放式、夜经济、潮生活,产品常玩常新、迭代升级的背后,是华侨城保持定力深耕文旅,对需求侧的敏锐捕捉。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观察:“张家界、伊犁、南京、郑州、上海、北京等局部地区散点疫情每次得到控制后,都会迎接一个相对稳定的旅游休闲小高峰。这意味着人们已经走出了最初的恐慌,渴望在疫情常态化时期能够过上正常的美好生活。”中金公司预计,“优质龙头将凭强产品力、运营力和创新力领跑行业。”
多重考验下要坚定发展信心,稳步恢复中更要保持清醒。疫情阴霾笼罩下的文旅行业,复苏之路依旧艰难。近年来,华侨城A坚持每年一届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协同上下游复工复产,2021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推出千余款产品,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牵头制定我国首个旅游服务管理数据标准;首创旅游景区管理品质指数“欢乐指数”,帮助景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在逆境中与同行交流互鉴、奋力求变,不断汲取前行的养分。这是文旅央企的担当、行业龙头的作为,也恰恰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缩影。
不久前,《环球时报》历经一年探访选取了一批“文旅急先锋”。对于包括华侨城等在内的8家业内领军者,《环球时报》如是评价:“作为‘文旅急先锋’经典案例,他们照亮了文旅业前行之路。”
市场静待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