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每周六,搜狐教育【一周教育圈】带你了解过去一周的教育热点,盘点一周行业动态。
在过去一周(03.27-04.02)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入学报名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运行期间日均浏览量达2888万以上;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4月6日开通;教育部等五部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回应研究生复试成绩被质疑;教育部: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北京市海淀区孤独症学生书画作品巡展启动;甘肃发布反对拐卖人口行动细则,将反拐作为学校安全教育重要内容;海南将中小学生游泳纳入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游泳;江西省全面开展学校教职员工及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记录大查询。
教育部:中小学入学报名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为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 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通知》明确,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
《通知》要求,各地要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加强对主要政策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解读工作,切实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渠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各地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更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创造条件。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运行期间日均浏览量达2888万以上
3月2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行应用情况。他提到,3月1日-25日,平台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2亿,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并于3月28日正式上线。
吕玉刚介绍说,平台试运行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应用部署,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普遍反映平台使用便捷、响应速度快、丝滑无卡顿,平台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日均浏览不断攀升。3月1日-25日,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2亿,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了平台的资源。
二是应对疫情及时有效。3月14日以来,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平台日均浏览量由3月份前两周的1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619万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5倍,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课不停学”。
三是服务“双减”效果明显。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访问人次均呈现高位激增态势,截至今年2月底,也就是改版之前,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到2104万,比“双减”文件发布前的日均浏览量增加17倍,反映“双减”以后有更多的师生来使用这个平台的资源。今年3月1日,平台升级改版试运行后,日均浏览量进一步增加,比“双减”前增加了24倍。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资源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特别是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力了学校的“双减”工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四是支撑共享优质资源。这也是这个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3月1日以来,广西的浏览量超过5000万,陕西、甘肃浏览量超过2100万,内蒙古、云南的浏览量超过1000万,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改版前的3倍。中西部农村地区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中国新闻网)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4月6日开通
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将于3月31日开通。符合调剂条件且有调剂意向的考生,可提前通过该系统查询招生单位调剂意向余额,做好调剂准备。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6日开通。系统开通后,各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安排,自行确定发布调剂信息时间。请考生密切关注有关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动态和工作安排,及时在系统上提交申请,并按要求办理确认接收等手续。
有关考研调剂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历年的调剂及复试流程,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在调剂过程中犯错误。
教育部等五部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为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
《通知》明确,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
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要配备课程责任教师。不得选用内容陈旧、服务质量差的在线开放课程。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要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学生违纪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
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严格考核评价管理,根据课程教学实际,严格学习过程和考试监管,在考试中通过人脸识别、双机位等技术手段强化考试监督。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
严禁“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通知》强调,高校要加强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的管理,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
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
对违规违纪行为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开除学籍等相应处分。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由涉事学生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等,取消课程成绩,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相应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对参与组织“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并构成违法行为的学生,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回应研究生复试成绩被质疑
近日,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3月31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处发布声明回应:
对于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的言论,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对所涉考生的原始成绩单、复试程序等材料进行严格复核。
根据国家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简称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其中复试成绩包括笔试与面试两部分。学校根据总成绩排序和招生计划数确定拟录取考生。
编号为100232370803234考生的初试成绩为331(按满分500推算至百分制为66.20分);复试成绩为90.86分(其中笔试成绩47.00分,面试成绩43.86分)。按照初试与复试成绩各占50%的规则计算,该考生百分制总成绩为78.53分。
编号为100232413803258考生的初试成绩为390(按满分500推算至百分制为78.00分);复试成绩为77.93分(其中笔试成绩48.00分,面试成绩29.93分)。该考生百分制总成绩为77.96分。
根据考生总成绩,学校拟录取编号为100232370803234的考生并予公示。
为评判面试中是否存在不公正现象,调查组调看了现场面试录像。面试过程中,面试专家组对两位考生的专业知识、英语听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科研能力等进行了综合测试。面试专家根据考生表现进行独立评分,取各面试专家评分的均值作为考生面试分数。
经核查,复试程序符合规定,未发现复试过程存在违规行为,考试成绩有效。
教育部: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
3月30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生群体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深化体教融合,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自觉锻炼、自主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深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央视新闻)
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
近日,北京市体育局发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明确了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审查范围、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并对从业人员、场地、培训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
北京市海淀区孤独症学生书画作品巡展启动
4月2日将迎来第十五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为“融合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3月2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特教中心和海淀区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星星向融·童心筑梦”孤独症学生书画作品巡展揭幕。未来一个月,在海淀区36所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数十名孤独症学生的书画作品将在多所学校和社会场所公开展出,推动更多公众了解孤独症及融合教育。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被赋予一个浪漫的名字——“来自星星的孩子”。当前,融合教育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安置形态。在海淀区,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遍布于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得到适性发展。为了让孤独症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自信中活出精彩人生,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策划了“百校联动 普特共融”系列活动,征集了普通学校的孤独症学生创作的200多幅画作,并启动巡展。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此次征集到的200多幅孤独症学生作品将陆续在社会公开场区、学校进行巡展,推动公众进一步了解孤独症,通过融合教育让更多孤独症学生在常态环境中独立自主地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社会归属感和社会人际关系,真正成为社会的孩子。据了解,目前海淀区有3000多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海淀区特教中心积极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线下线上活动,为特殊儿童发声,推动融合教育发展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北京青年报)
甘肃:反拐作为学校安全教育重要内容
近日,《甘肃省反对拐卖人口行动实施细则》印发,在教育教学领域对反拐提出了上述要求。
《细则》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其中,在教育教学领域,教育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监督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按时入学、稳定上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
同时,将反拐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幼儿园、学校等单位教职工发现疑似拐卖或者性侵害未成年人情形的,应依据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进行报告。鼓励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疑似拐卖情形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报告。
教育部门应指导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开展人身安全和反拐教育,普及反拐法律、政策措施及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反拐警惕性和人身安全意识,掌握反拐应对和求助方法。在校园内外的醒目位置张贴反拐宣传海报,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定期摸排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在救助和安置方面,《细则》要求帮助被解救人员回归社会,引导就学、就业。
其中,教育部门应及时组织被解救的适龄儿童入学、回归学校和适应新的生活,被救助儿童需要异地就学的,帮助其联系学校,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做好心理疏导和跟踪回访。
人社部门应为有培训意愿的16岁以上被拐卖受害人提供适宜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并帮助其在所在地就业。
另外,《细则》还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反拐安全教育和法治宣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反拐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警示不法分子,营造“不能拐”“不敢拐”的全民反拐社会氛围。比如,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反拐和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将反拐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普法工作重点;教育部门应将反拐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纳入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新京报)
海南将中小学生游泳纳入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游泳
4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持续推进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要求将中小学生游泳竞赛纳入体育竞赛体系,多层次举办游泳竞赛活动,逐步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相贯通的中小学生游泳竞赛体系。同时,鼓励开展小学一至三年级游泳教学。
《措施》提出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游泳池日常运维安全管理机制,2022年起,由游泳池所在学校作为游泳池日常运维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自身具备运维安全管理条件的,应由学校自主管理;自身不具备运维安全管理条件的,允许学校依法依规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游泳池日常运维以及开展常态化教学、训练、比赛过程的安全管理。
2022年起,各市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小学一至三年级游泳教学。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普遍开展常态化游泳教学。有游泳池的学校,适宜游泳的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一般应达到24个课时;没有游泳池的学校,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游泳课教学区域统筹安排,适宜游泳的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一般应达到20个课时,或视本地游泳池密度变动和气候条件等情况,及时调整学校游泳课时。
在游泳教学上,《措施》要求完善游泳教材,深度融入安全游泳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教育。各市县要把游泳教学纳入体育教学总体计划并严格进行考核管理。有关教研机构要开展多形式的游泳教研活动,加强对游泳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各市县要统筹保障本地游泳教学师资力量。学校暂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允许市县和学校通过采购服务等方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游泳教学,但最迟须在2023年底前回归到学校自主开展游泳教学(即由学校教师负责游泳教学);学校自身具备相应条件的,应由学校自主开展游泳教学。
《措施》还提出将中小学生游泳竞赛纳入体育竞赛体系。多层次举办游泳竞赛活动,逐步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相贯通的中小学生游泳竞赛体系。
全省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游泳竞赛,各市县、各学校要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游泳竞赛,从中选拔优秀苗子向专业游泳队推荐输送,支持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家级比赛。各中小学校要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游泳课余训练和游泳竞赛。(新京报)
江西省全面开展学校教职员工及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违法犯罪记录大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