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之前,率先启动的是“千年秀林”的植造。
随着2017年第一棵带着二维码的树苗种下,几年时间里,白洋淀景区试营业、郊野公园开园、新区大气质量显著提升,“先植绿、后建城”的理念被持续践行。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未来城市图景:蓝绿空间占比7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五年来,这座新城正在一步步向“理想生活”靠近。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亚男叔 摄
白洋淀三年提升“三个台阶”
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生态地位不言而喻。2022年3月1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良好),同比好转一个类别,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
这一成效的基础是白洋淀“三年三个台阶”的连续突破。2018年以前,白洋淀处于劣Ⅴ类到Ⅴ类水质污染状态,自2019年起实现了由Ⅴ类到全面Ⅳ类局部Ⅲ类、再到2021年全淀Ⅲ类,改善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先例。
白洋淀现有大小淀泊143个,是华北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群。从上世纪60年代,白洋淀开始出现污染,《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其所在的海河流域是国内水系污染程度最严重的之一。湖泊面积比上世纪五十年代萎缩将近35%,上游河流带来输入性污染物,养殖产生尾水,周边居民排放生活废水……
控源、截污、治河、补水一项不能少。
新区三县共102个淀中、淀边村,总人口约24.5万,共建有小型污水处理站119座。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通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选择将尾水输送至淀外生态公园,作为绿化用水、农田浇灌、扬尘浇洒、厕所冲洗等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压减地下水开采,兼顾淀内与淀外的生态需求。
按照相关文件规划,雄安新区开展唐河污水库治理、白洋淀生态清淤、河口湿地建设等17项重点工程。其中,唐河污水库治理一期和二期工程彻底解决了40多年的历史遗留污染,消除了白洋淀上游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白洋淀生态清淤工作,增强了淀区水体连通性,有效改善了淀区水质。
截至目前已完成府河、孝义河湿地为期一年的调试运行,出水稳定;实施完成白洋淀清淤试点及清淤扩大,加速开展三期清淤,有效削减白洋淀内源污染;推进退耕还淀、水系疏通及开卡除堼,打通淀内水流通道,恢复白洋淀生态,白洋淀水质提升到Ⅲ类,达到10年最好水平,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千年秀林”已造45.4万余亩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四年多后,累计完成约45.4万亩绿化苗木种植。
与普通的栽树不同,“千年秀林”与千年大计相辅相成。
这是一片全冠种植、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每棵树都是在苗圃选材时就登记了二维码,也就是每棵树的专属“身份证”,扫描后能详细了解到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情况。这种通过大数据管理的方式,可以将每棵树的信息、长势情况等牢牢掌握,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
雄安新区森林的种植将主要依靠当地百姓来完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企业与农户或集体间多要素多方式合作,使种植者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
根据新区生态建设要求,预计在2030年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倍。几年间,高新区总体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从9号地块造林项目到10万亩苗景兼用林,再到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起步区北部林带,植树造林从未间断。”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余亩,“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绿色空间骨架基本形成,集中连片的大斑块造林任务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新区采取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手段,清洁取暖改造、推广新能源车、严控柴油货车、强化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相配合之下,大气环境持续好转,2021年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6.9%。
郊野公园开园向“300米进公园”迈进
2021年7月,雄安郊野公园建成开园。雄安人距离“300米进公园”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雄安郊野公园坐落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北侧、南拒马河南侧、京雄高速西侧,总面积2.62万亩,是雄安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中“九片”之一。
作为雄安新区北部绿色生态门户,郊野公园能够发挥大型林地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作用,体现自然生机、休闲游憩功能。
公园由14片城市森林组成,每片规模600-1500亩,以“大林小园”为方向营造与城市共生的风景园林。14个主题功能各异的城市展园,以东湖为核心布局。分别为红色主题馆、鹿苑、体育馆、海洋馆、生态园林酒店、文化艺术馆、国学馆、武术馆、音乐艺术馆、国医馆、中式园林酒店、科技馆、瓷艺馆、儿童嘉年华。
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片区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容东片区悦容公园、金湖公园、未来公园及容城容东片区截洪渠景观一期形成“一河贯城、聚湖汇景、水水相连”的片区水系景观,为容东片区首期安置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昝岗片区新月公园、高铁公园一期、玉带公园涉铁段、容东民俗公园一期完成预验收;启动区中央绿谷及东部溪谷也在加快建设。
首用5G、VR、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测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洋淀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实现了多项国内首次突破,形成多项科技专利。
白洋淀治理中首创水质监测“超级站”的概念。超级站集水质自动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气象自动观测、水文自动监测、水污染自动溯源和视频监控于一体,探索了集约化建站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数据共享的可行性。
实时数据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5G/VR全景视频移动监测、监控。建成以“无人机/船+遥感”、“无人机/船+传感器”、“无人机/船+VR”为载体的灵活机动监测能力,“不仅能进得去,还能测得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取样监测。”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块链”环境采样系统也是首次探索应用。构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管平台和生态环境监测指挥中心,通过各个生态环境数据的汇集,有效打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了生态数据融合、治理、统一标准规范和数据共享。同时,北斗+5G的应用首次实现数字白洋淀、淀区导航等功能。
此外,白洋淀上航行着国内首个水上移动水质监测实验室。根据新区规划建设速度快,土地利用经常发生改变的特点,设计建设了集装箱式水质自动监测站。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 唐峥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