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送外卖不进厂?广东月薪近8千,制造业还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旅游 南方都市报 2022-03-31 00:18

原标题:宁送外卖不进厂?广东月薪近8千,制造业还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编者按: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大潮来袭,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启动走访调研,聚焦科技互联网赋能产业升级案例,探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发掘实体经济创新活力。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然而,如何吸引年轻人进厂却成为困扰制造业已久的难题。3月初,一条“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冲上热搜,也引发了“年轻人为什么逃离工厂”的争议,有网友评论不应只鼓励年轻人进厂,也要动员工厂作出改变。

南都记者调研发现,为了留住年轻人、吸纳创新人才,制造企业已纷纷寻求转型之道,如引入智能设备减少工人的脏活累活,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人的薪酬水平、福利保障,完善员工人文关怀和晋升通道等,但目前制造业整体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话题

送外卖还是进工厂?

“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是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出的建议,他表示,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对此他建议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此条建议引发了众多网友热议,其中不乏对制造业工厂工作量大、待遇差、时间不自由等的公开指责。“其实不只是外卖,制造业工人正越来越多地流向了服务业,如快递、餐饮行业等”,一名深圳制造业从业人员向南都记者指出,过去十年,社会劳动力的核心群体发生了变化,“十年前是80后为主,现在是90后,慢慢地会变成00后成为主导,这些年轻群体很难接受流水线上重复、枯燥、机械化的工作,更喜欢做灵活、自由的工作。”

“制造业成本不断上涨,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薪资没有竞争力或是工资与劳动强度不匹配,是年轻人不愿进厂最直接原因”,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赵书艳向南都记者指出,年轻人愿意送外卖的另一原因是时间可以自由把控,“大部分制造业岗位以生产流水线为主,每天需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会让人产生厌烦心理。其次工厂为保证其统一性与协调性,会制定相对应管理制度,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由、舒适、有趣的工作环境。”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并非新话题,关键原因仍在于工厂收入和工作模式。“这个收入并非只是实际拿到多少钱,还包括工作自由度,福利待遇,工作舒心程度。相比于压抑的厂房,外卖小哥的空间更加开放,相比于重复的劳动,网络直播也更有挑战性。”盘和林指出,“造成这一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很多工厂依然以低附加值劳动为主。不仅仅是体验问题,随着机器取代人工的增加,低附加值劳动岗位不仅没有收入和自由度,多年下来积累的技能也可能在未来被机器取代。”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送外卖和进工厂并不应该互为冲突,而是就业形式多元化的表现,“当代年轻人对于就业诉求迭代变化较大,出现出了更多个性化、灵活性强的多元就业需求。与此同时社会也出现了送外卖、做直播等新的业态和就业形式,这是这个社会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对策

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流工厂

  • 改变“流水线”、“螺丝钉”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也有制造业从业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很多年轻人对于工厂就业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并非所有的工厂工作都是“流水线”、“螺丝钉”、“三班倒”。

“随着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以及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文化的不断贯彻,工厂工作的很多工作环境、技能需求、发展空间、人文氛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名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李宾(化名)向南都记者表示,人力资源是制造业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制造业一直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对于年轻型的人才,我们会看重对他们职业发展通道的建立,通过各种灵活机制,帮助年轻人才特别是一线员工成才、出彩。我们设立了‘梦职场’、‘工匠坊’等培训选拔机制,通过这些专业的培训、培养、选拔,为一线年轻员工打通了管理岗、技术岗的双线成长通道。”李宾称,“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打造适应年轻人工作生活观念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社团、举办多种多样的业余游戏生活、建立线上的沟通交流机制等,让年轻员工认同企业,共同创造企业的人文资产。”

  • 增强工厂职业认同感

值得关注的是,“职业认同感”是南都记者在调研过程中频繁听到的词。“过去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工厂,使得人们对工厂职业认知存在不全面的地方,造成年轻一代对制造业工厂职业认同感差。”赵书艳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社会对制造业工厂存在一些误解或不全面的解读,“首先是工作环境,相对于送外卖风里来雨里去,和乐这类电子制造业工厂拥有全空调车间,环境干净整洁,安全且舒适度较高。其次工厂收入会更加稳定,相对送外卖更具长期性,且相关福利与保障更全面。第三是职业成长性,我们电子制造业工厂更注重知识教育培训,经验技能的积累,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升职加薪通道,相对送外卖更有优势。”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的车间。 受访者供图

李宾也认为,尽管自由度不如外卖行业,但工厂就业也有自身优势。“相对其他灵活就业形式来说,工厂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可以长期地、有延续性地进行一定的技能积累,生活和工作环境也相对稳定和有保障;一些有技能和知识基础的人员进来工厂,可以得到稳步的培养,往技能和基础管理岗位的方向提升。”

在赵书艳看来,制造企业应积极做出改变去吸引年轻人才,包括规划企业管理、优化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和薪酬体系,以及增强职业认同感等。

“比如和乐工厂在规划与建设中的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总部工业园,就重新对整个产业园区生活区、工作区进行升级,让整体工作环境硬件升级,且在娱乐配套方面也进行了优化,让工厂生活工作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赵书艳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看到国家也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倡工匠精神,让工厂的职业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企业也在不断优化,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与切合年轻人的管理体系,让有志于工厂职业发展年轻人加入进来,对这一职业有更强的认同感。

  • 把“脏活累活”交给机器人

面对持续多年的招人难题,广州一家有着37年历史的制造企业选择了自研工业机器人。

“在长期的制造产线工作中,让我们感到焦虑的是很多第二产业从业者逐渐转行,彻底离开这个行业”,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的CEO李卫铳向南都记者表示,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厂车间工作环境较差,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业态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薪资。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

“7年前,我们开始研发制造机器人,首先把这个机器人用在我们自己产线上,然后提供给跟我们应用场景非常类似的客户”,李卫铳向南都记者介绍,里工研发机器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更好留住和吸引年轻人。

据李卫铳介绍,目前里工共有219名员工,其中产线员工占比一半,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给产线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同事要对着生产机床,把零件放进去、拧紧某一个东西让它加工等,喝水的手都是脏的,把水壶也摸成了黑色,年轻人更愿意送外卖不愿进厂,现在的工人已经不用直接操作生产设备了,手比用键盘还干净”,李卫铳称,目前里工有生产设备超过100台,其中80%为智能生产设备,可由工业机器人控制并尝试自动“报工”,“工厂里的脏活累活都会由机器人操作,一线工人的流失率大幅降低。”

南都记者调研发现,智能技术在产线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人的高强度、重复性劳动,提高工厂效率。

如AI质检的应用可以让汽车工厂实现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表面缺陷和装配缺陷的自动检测,大大提升了质检效率,同时将工人从枯燥乏味的质检工作中解放了出来,从事工艺等更高水平的工作。

趋势

制造业转型急需哪些新型人才?

一边是年轻人期望从枯燥重复的工厂作业转向更高价值、更具挑战的工作,另一边,制造业同样也在寻求更多样化的人才。

“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人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在用人方面会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技能型人才,包括自动化、数控、模具、数据分析等人才都存在一定缺口。”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李宾称。

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赵书艳向南都记者指出,制造业企业主要缺的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专精尖的新型制造业人才以及复合型的企业管理人才,“因产业升级,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投入越来越大,为提升竞争力,和乐电子也在致力于建设数字化的智能工厂,在企业人才需求上更加注重创新、高技能、专业性。”

BOSS直聘《2021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报告》中提及,在制造业,大专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毕业生比本科生更为“抢手”。从有经验的到没经验的,从通识的转向专业的,其实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适配人才供给不足双重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BOSS直聘职位研究员单恭同样向南都记者指出,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从无序的“规模扩张”转向有序的“专精特新”,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发生相应改变,主要有3个趋势,一是从劳动密集转型技术密集型人才,二是从垂直人才转向系统人才,三是从适配型人才转型成长型人才。

“2021年以来,很多制造业企业尝试过招聘系统人才,即机械、工艺、电气、计算机、机器学习等复合背景,兼具创新、研发、交付等能力的人。综合性跨学科人才由于对专业/学历/经验有着极高要求,在市场上尤为紧缺。但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只是在尝试,整体来看平台在线的技术类岗位里,明确招聘垂直人才的岗位仍占据数量优势。”单恭称,由各式垂直人才组建团队,推进项目或产品落地,仍是制造业企业的主流路径。但从垂直人才转向系统人才,已成为制造业智能化时代的一种趋势。

此外,在单恭看来,数字化转型阶段,企业内部亟须进行人才重建。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以来,“数字化工程师”“机器视觉算法工程师”“自动化软件工程师”的岗位发布量明显增加,但此类人才非常抢手,目前在整个就业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对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时,很多招聘者表示,在招聘数字化人才时,会优先考虑毕业两年以内的应届生,内部设计好培养晋升机制,让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在堵住人才缺口的同时提升员工留存率。”单恭称。

关注

广东制造业平均月薪近8000元

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3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南都记者从58同城、赶集直招获悉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2022年3月1日-28日),全国制造业求职需求同比增长21.52%。

全国制造业企业支付平均月薪7496元,同步增长2.03%。其中广东制造业企业支付平均月薪7999元,同比增长4.04%。过去一个月,广东制造业招聘TOP10职位依次为:普工、包装工、操作工、组装工、学徒工、质量检验员/测试员、万能工、切割/焊工、磨工/冲压工、综合维修工。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策划/统筹:马宁宁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