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幼儿园接小宝的时候,遇到他曾经一个小伙伴的妈妈。
那位妈妈有些犹豫地和我说,觉得她家的宝贝最近越来越不一样了。似乎不会和家里人主动沟通、聊天,也不会像同龄小孩儿一样作什么妖,在家里就是乖乖地呆着玩玩具;在幼儿园也是如此,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习惯于坐在角落里,头也不抬。
她问我,是不是宝宝遭到校园暴力了?
我是赶紧建议她带着孩子去做相关检查的。因为孩子遭受到校园暴力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认识他们家孩子已经一年多了,但凡是在小公园里遇到他们母子,总是小宝主动拉着她家孩子一起玩,即便如此,那个小宝贝也多数情况下对小宝不闻不问,更是不会和小宝他们一群小朋友一起玩那些你追我跑的各种活动,总是自己乖乖的在挖土玩。
当时也是他妈妈和我聊天,说及孩子的情况,他妈妈却很是满意,说孩子特别的乖巧,在家里也是如此的听话,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也不惹事儿,更不多事儿,出门在外特别放心。而且说小宝比她家宝宝大了一岁,等宝宝再长大就会活泼一些吧。
我委婉地说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不过那位妈妈当时的确没有在意。
有人曾对5-6岁的孩子做过抽样调查,发现:
- 脾气不好的近16%;
- 性格古怪的占5%;
- 有神经质倾向的占28%;
- 有行为问题的占9%;
- 社会交往不良的有3%,
- 有情绪障碍的人近2%,
- 注意力障碍的占10%,
- 智力低下的占0.6%,
此外,还有偏食、语言发育迟缓、分离性焦虑、强迫症等情况。
对比于幼儿躯体疾患所占比的1.5%,幼儿心理偏离问题更为严重一些。
1、婴儿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让自己产后尽快恢复体型,就把孩子直接交给保姆照顾,偏偏保姆也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女子,所以对孩子的照料也总是手忙脚乱,哭了就拼命喂,要不就是赶紧把尿换纸尿裤,再要不就是抱起来摇晃宝宝让其尽快睡觉。
渐渐地,孩子的哭闹越来越强烈,保姆也哄不住了。可是婴儿到了妈妈的怀里也依旧哭个不停。后来就带到医院看是哪里有问题。
最终才得知,是父母对宝宝的视若无睹,让宝宝没有感受到爱,从而引发的“心理隐疾”。
事实上,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这位年轻的妈妈和孩子的爸爸也处于感情比较脆弱的阶段,两个人感情不和很久,即便是当着宝宝的面,也总是争执不休。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家庭中的老人都没有来帮忙照顾宝宝的原因,所以宝宝也常常处于忧郁的状态,只好用哭闹来宣泄自己的不安情感。
对于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讲,他们还不懂太多的道理,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在家中经常发火,吵架、争执,宝宝的性格就会变得胆小、内向,渐渐情绪出现更大的问题。
在婴儿时期就出现的宝宝异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2、幼儿时期的心理偏离的因素
幼儿时期孩子的情绪体验已经相当丰富,情绪表现往往是外显的、缺乏控制的、比较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还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恐惧、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等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讲,都是正常的体现。
但是情绪异常、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安静的,他们可能不怯懦,甚至体现出“高冷”,但其实这并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表现。
宝宝的异样,与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父母的素质、彼此的关系、教养方法,均能对宝宝心理发育产生影响。比如父母不和睦、离异、对孩子没有耐心等,宝宝就容易情绪抑郁、性格古怪、心里反常;与之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也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比如骄傲、自私、任性等,自理能力也差。
宝宝有异样不要紧,关键在于要及早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世卫组织对于“健康”的解释是: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了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因此,宝宝的健康,也不能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是要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力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