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我带着老二去朋友家串门,朋友家宝贝和我家老二年龄相仿,都才刚学会走路,正是好奇的时候,对什么都充满兴趣,一刻都停不下来。但是和朋友交谈时,她的宝贝总要大声喊叫打断,当再一次被打扰之后,朋友忍不住对孩子发了火,大声嚷道:“你到底要干什么?就不能停一会儿吗?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下吗?”
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朋友又心疼地去哄。
安抚好孩子之后,朋友跟我说:“哄孩子真的是太累了,有时候真的忍不住发火,事后又后悔。不过还好人家说小孩子记不住事,哄哄就好了。”
我忍不住反驳朋友:“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小就能分辨、理解大人的情绪,并且家长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一)孩子可以轻松理解情绪
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对他生气或者抱怨他都不会理解,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实,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能通过对面部表情、声调表情和行为表情的解读来进行情绪理解。
(1)对面部表情的理解
4-6个月,宝宝可以区分哭和笑两种表情。
6个月,宝宝可以对高兴、愤怒、悲伤等表情进行区分。
6个月以上,宝宝不仅能识别一些基本的表情,也能对表情代表的情绪产生偏好。
7个月,宝宝可以根据他人情绪反应来处理自己不确定的情况。
10个月以上,宝宝对成人表情有了进一步理解,除了能根据别人表情判断自己下一步行为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成人视线的追随了解大人感兴趣的事物。
(2)对声调表情的理解
宝宝6个月之后,就能感知三种不同语调(愉悦、冷淡、恼怒)所对应的情绪,当听到恼怒的语调时,儿童会普遍出现紧张害怕、愣住的反应。
10个月之后,孩子能从成人说话中感知分辨语义,1岁半的儿童可以正确的指出高兴、伤心、生气等表情。
(3)对行为表情的理解
1岁之后的宝宝,对成人的行为理解能力大大提高。比如当他玩水时,如果大人过来制止,那么,他可能会避免进行这项行为;如果宝宝尝试自己穿衣服时,家长拍手鼓励,那么他往往会重复这个动作。
(二)父母情绪化的危害
网上有个词:“情绪化育儿”,又可以叫“心情化育儿”,指的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情绪很不稳定,随心所欲地教育孩子,经常动不动吼叫孩子,孩子在你面前要么战战兢兢,要么比你还像狮子一样暴怒。
“情绪化育儿”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1)会造成大脑损伤,影响智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在研究中发现,长期被父母指责打骂的孩子,长大以后大脑的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要比正常孩子多14%,而大脑的这个区域和语言、智商是有着很大关系的,也就是说长期吼骂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和语言能力。
(2)造成孩子胆小,养成讨好型人格
杨烁带着孩子上综艺时曾引起热议,原因是杨烁对孩子的态度阴晴不定。
他和儿子相处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尴尬,孩子在他面前显得很局促,他摸不透爸爸在什么时候突然就发火了……
看过节目的网友,纷纷表示被杨烁吓出了童年阴影,因为他们曾经也被父母这样对待过:父母永远只表达和发泄自己的心情,而不考虑孩子的心情。
在爸爸面前的杨雨辰,自卑、内向、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但是他内心深处又极度渴望和爸爸亲近。
当父母生气发怒的时候,孩子不会觉得家长有错,他们的内心是永远爱着爸爸妈妈的,所以,他们会认为“是我不乖不听话才惹得爸爸/妈妈生气/伤心”,从而不断自责,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3)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阴影
密歇根大学Ethan Kross博士的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当父母吼叫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得到的伤害和身体上得到的伤害可能一致。
大部妈妈都读过《大嗓门妈妈》这本书吧,书中形象地描了小企鹅被妈妈吼叫所造成的伤害。
大吼大叫,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如果你长期吼叫,那么孩子的身和心都会千疮百孔。
(三)如何做到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先治愈自己,再管教孩子。
为什么我们会用情绪伤害他人?
科学家和冥想导师Kabat-Zin博士觉得,“正念”的缺失,会出现很多情绪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却想的是一些焦虑、负面的东西,就很容易做不好事,还中伤他人。
“正念”指的是“当下觉知”,结合育儿来看,当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要排除其它的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陪伴孩子”这个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我在陪孩子”、“我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要温柔地和孩子说话”。
在“正念”的基础上,还有几个小办法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①深呼吸、放松:当感到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先做几个深呼吸,或者通过其他你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解压,像冥想打坐、唱歌、运动跑步、写纸条……把压力先排解和释放掉,再和孩子沟通;
②暂时抽离法:当我们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走到视野稍微宽阔的地方,透个气,让自己缓解一下再做出反应,不要凭着本能管教孩子,要给大脑一点反思的空间;
③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这是哈佛大学毕业的教育专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出的办法,父母在准备对孩子管教之前,花几分钟问自己这3个问题:
“为什么我家孩子是这种表现?”
“此时此刻,我想教会他什么?”
“该怎么教效果才好?”
当出现情绪时,用上上面的“三问”,找到愤怒的原因,情绪自然就转为理智,从现在开始就试着改变,我们一起成长吧。
要时刻告诉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我们。当你出现情绪波动时,用上上面的方法,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孩子也会从我们身上吸取能帮助他成长的心理营养。
不要一时疏忽破坏了孩子的纯真,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呵护孩子心中的美好与爱,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