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是城市的功能标配,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各地旅游,经过大小城市,新旧工厂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景致”。像在湖北武汉老城区,在硚口仁寿路和双厂巷交汇的闹市地带,就有一座武汉化工厂的老厂区。这座厂区历史上很有知名度,只不过现在因为原址破败,正在经历就地修缮的工程,偶尔路过,随便拍几张照片,看到的砖瓦背后沉淀百年历史,让人十分感慨。
修缮化工厂老厂区的工程在近几年启动,修缮的状态与多数建筑工地类似。圈起老厂区的范围,建起蓝色挡板,腾开大门,竖起标识牌,根据相关部门规定作业时间。对修缮的建筑工人来说,他们接到的任务没有什么不同,而对居住在化工厂老厂区周边的居民而言,他们看到的景致,多少会有些忐忑。无论是从解放大道双厂巷方向过来,还是从仁寿路方向过去,原来熟悉的老巷子开始“大动筋骨”,建筑噪音打破安静,马路占据了小部分过道,熟悉的工厂已暂时“消失了踪影”。
沿硚口路到仁寿路,向西走个几百米,是一贯的老旧街景状态。仁寿路上,纷繁热闹,一天到晚似乎没有停歇,矮旧的民房,破败的角落,还有寻常的商铺,挂着多少年不换的广告牌,也能撑起每天一日三餐的烟火气。相对而言,从北边的解放大道和双厂巷过来,走到与仁寿路交汇的口子处,曾经的化工厂老厂区被阻拦起来,施工招牌拔地而起,矮旧的建筑被包裹起来,路过来回看一眼,只有透过缝隙才能看到里面遍布黄土和杂草。
抬头看时,老厂区的最标志建筑,一栋老楼还可以看到边角。两座烟囱式的圆柱体建筑,一栋长满已经枯死的杂草屋顶,屋檐处的模板已经斑驳不堪,下面的建筑外墙,装饰的涂料早就脱落。电线和杂乱无章的线体横着绕在墙上,黑色的线体,不粗,没有打结,也没有加固的铰链,有一部分钉在墙壁上。墙壁上有红砖若隐若现,部分区域建造成了凹凸的装饰形状,还开凿出了黑漆漆的口子。周边区域的红砖又变成了青砖,建筑材料明显混用了,但建筑的质量,巍峨不凡。
透过挡板旁边的一块缝隙,看到改造区里一栋房子的更多细节。比如那是一栋三层楼的“别墅”,或者称之为复式楼的仓库更合理,第一层大门落地建造,高度超过了3米,屋子整体呈矩形,规模很大,比之街边的私房,不是一个级别。房子的二楼以上还有门窗,但是没有阳台,猜测楼梯和过道在内部边角处,里面的情况不知道,单是外部装饰,立体突兀,凹凸有序,虽然都是用砖头设计建造出的形态,但用料很精致,即便到现在还保持着一体性,不得不说质量很好。
顺着仁寿路一侧的施工挡板,走到改造区的大门,这个视角看着没有遮挡,大门外沿的状态看得一清二楚。那里面有5-6栋相同模子的老房子,体积和造型完全相似,堆在一个区域,被几棵行道树掩映,显得极为萧条。由于没有工人在,老房子一角已经坍塌,上面的苔藓密密麻麻,门窗上的装饰全部消失,只有门洞,水泥块大块破损,步梯和门槛也都横七竖八歪着。从外表看,是一处典型的荒废之地,不知道为什么修缮工程还没复工。
再看另一栋房子,估计已经开始了修复。一边外墙上涂着水泥,看成色不是修复补上去的,应该原来就有,门窗上的门框,涂着红漆,也铺着厚厚的灰烬,原生态的样子。这一栋房子小一些,门窗精致,还有向外的阳台,有点类似办公区。由于整个区域里只有一栋房子,猜测其他房子不是倒塌就是已经被“转移”了。地面上长满杂草,枯死一大片,一边还有一辆挖掘机,估计只等一声令下,就可以破土工作。
从游客角度来看,这些修缮工程的进度和操作无从知晓,只是单纯看化工厂老厂区的状态,破败不堪的样子的确需要进行系统修复,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关部门的决策无疑非常正确。随拍镜头下,老厂区里的建筑,年代感有,布局和样式也很经典,希望这个修缮能够最大程度还原“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作为原生的武汉城区老建筑,展示给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