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4月13日消息(记者 赵艺)4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隰县瓦窑坡东周墓M25、M26的考古发掘成果。从两座墓葬形制、葬式葬具与出土的随葬品分析,M25墓具有典型的晋文化特征;M26墓为二次葬,以往在春秋时期的晋文化墓葬中极为少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晋国边地文化复杂性。
瓦窑坡墓地位置示意图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部3公里的黄土塬上。2005年因为盗掘严重,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东周时期墓葬17座,其中有11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此前,先后共有4座陶器墓、9座铜器墓,已发表发掘报告。
M25平面图、剖面图
M25墓葬位于发掘区的西北部,被严重盗扰。木质葬具均已朽尽,仅见灰痕,从灰痕推测葬具为单椁双棺,人骨保存较好,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上。出土随葬器物共有27件,包含铜甗鬲部1件、铜戈6件、铜矛头1件、铜贝币1件、铜片1件、铜饰1件、玉芯3件、玉片1件,以及残石磬、马衔、马镳、车辖、贝币、骨饰等,这些器物对于认识该墓的年代很有帮助。其中,有2件个体较大的戈,由戈与矛头对应组成联装戟,这种戈援部有明显凸脊并与矛头组成联装戟的形式,年代应该在春秋中期偏晚阶段。还有3件虎斑纹戈,年代可能春秋中、晚期。以往虎斑纹戈多见于楚文化区,战国时期在巴蜀地区也很常见。M25中出土的矮体车軎,器身有粟点衬地的疏朗蟠蛇纹,与此风格极为接近的车軎,流行于春秋中期偏晚的墓葬中。通过历年考古发掘资料综合推断,M25的年代相当于春秋晚期偏早阶段的。
M25出土铜甗鬲部(M25:5)
M25出土戈(M25:17)
M25出土车軎辖(M25:8)
M25出土骨贝
M26墓葬位于发掘区北部,未见有葬具,人骨保存极差。出土的随葬器物只有铜鼎、陶罐各1件。M26为二次葬,在三晋东周墓中非常少见,其中出土的铜鼎周身光素、足部细瘦,是春秋中期偏晚阶段器物的特征,该墓的年代大致相当于春秋中期偏晚阶段。
M26出土铜鼎(M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