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评价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并使之与提高命题质量相配合,才能更有效地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现象
4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力争2022年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作为“双减”政策的一环,它的有效性将如何发挥?
中考命题层级的演变
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中考具体实施由县级做主。恢复高考后,地市级统一命题中考逐渐成为主要方式。2010年山西省实行中考全省统一命题,2017年福建中考实行全省统考。
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启动了全国性的中考改革,提出中考改革的五大任务: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方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命题层级仍然是“加强省级统筹管理,以地市为主实施”。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接着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重申:“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落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管理省级主体责任,尚未实施统一命题的省份,应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省级统一命题。”
2021年,“完善省级统一的中考命题机制”被写入教育部工作要点。2021年6月,安徽省中考采用了全省统一出卷、统一考试时间。到2021年底,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其余省份实行中考市级统一命题,全国中考命题单位共有150余家。
“双减”背景下的中考命题
2022年迎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半数省份的中考仍是各地市自主命题。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推进中考改革、推动各省(区、市)全面推进招生录取综合改革,加快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继续组织开展中考命题评估。2月15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强调,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要进一步加强“双减”背景下中考命题的研究工作,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
显然,4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是上述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显然增强了管理者对命题的控制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尽可能让中考跟“双减”政策配合起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命题质量,解决各地命题质量参差不齐,命题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规范命题范围和难度,落实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更有效地以国家教育质量标准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避免各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随意化。以同样的标准来对学生提出要求和进行评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少命题的成本,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提供重要的可比性参考依据。
从“双减”目标实现的视角看,省级统一命题并不等于减负,已经实行统一命题的省份也并未完全实现减负。省级统一命题相对于地市命题,是命题或评价权力的进一步集中,但与之伴随所产生的效果也包括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而评价标准单一又可能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重。
同一试题使用范围增大也就增强了它与更多师生的厉害攸关性,对试题的质量、等值性、信度等相关指标的要求也就相应更高。地市级命题使用范围小,相关的要求相对较低。统一命题的试卷,让发展不平衡的各地市从中考分数上具有更加单一的“可比性”,也可能引发用中考分数高低评价各地的义务教育质量的新形式“唯分数论”。所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防止误判。
此外,原有各地市独立命题时,为了体现区分度,在相互比拼中试题确实会出现超标现象,学生为了考高分就需要通过补课、做难题,引发焦虑和负担加重。从贯彻“双减”政策,照应各地差异角度考虑,中考省级统一命题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相对于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命题难度将会降低;但对于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中考难度必然是有一定的提升。
如果大多数学生面前都没有难题,仍然要按照考分高低确定进入什么高中或职普分流,由于中考录取看的不是绝对分值,而是相对排名,则会出现在微小分差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考题难度降低会助长部分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比拼考试分数,负担的减轻程度还有待评估。所以靠省级统一命题和降低考试难度,尚难以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标。
还须改变评价方式和招录办法
显然,改变评价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并使之与提高命题质量相配合,才能更有效地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切实减轻学业负担。
仅仅省级统一命题不能彻底改变特定区域的高中录取格局,因为学业负担来自在同一区域进入更好高中学校的期望,如果还是依据一次考分决定学生进什么样的高中,很难实质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即便强调把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推进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自主招生、优质高中录取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但如果这些都还是主要看学生的中考成绩,将中考成绩作为重要的依据,焦虑就依然会存在。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考试命题“指挥棒”确实是关键。与此同时,推进中考改革除了将期望放在考试命题上,还应更多关注如何建立多元评价、改进招录制度,重新规划高中教育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各类配套措施。
省级统一命题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一方面需要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另一方面切实推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综合评价改革,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深化评价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需要扩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权和学校招生的自主权、建立升学评价多元的体系、打破唯分数论,这才是更关键性的改革。
将9年的学习寄希望于仅用2个小时的考试上并不科学,仅考几道题就要测出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价值观等,也不具有完整的可实现性。比如加拿大,他们也有各个州的考试,但州的考试占学生评价比重的30%,直接教学生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占70%,所以他们不存在统考对孩子产生压力的问题,学生平常学习由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中考的选拔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弱化,同时更加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中考应日益强化其检验义务教育合格的底线定位,如果学生达到了要求,他就有上高中的资格。淡化升学竞争的同时,加快高中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扩大学生选择空间,实现高中学校特色与学生优势潜能的有效配对。
另外,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本身也应有多种实施模式,不宜不同的省市照搬。简而言之,实行省级命题还需要配合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和招生方式的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标。
作者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编辑 尹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