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人心中,是先有平江路,而后有的苏州城。
山塘街,在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这条路上一座座精致的园林。
山塘街的繁华,平江路的静谧,各有各的风情。从纵横交错的巷子里走进去,眼前都是矮矮的老房子,甚至会觉得走错了地方。然而平江路最美的一段枕着流水,静处之时也不乏流露出一些富贵之气。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远望也难得不见高楼钢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平江路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安静的,老房子里爬满了绿植,街边的小店也展现出一幅不争不闹的模样。
平江路虽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了保护改造,但主打的却是修旧如旧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
日常住宅,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偶然一枝柳树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颇有拂波之意。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宽处可容一船周转裕如,也不过隔水可呼。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南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巷陌寻常,却是多少人的精神原乡?有人说,东方文明看苏州,苏州繁盛看山塘街。
山塘街历史文化悠久,唐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虎丘与古城交通不便,又河道不畅,易致水灾,于是组织百姓开凿水道,由阊门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并与运河贯通,这条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积于河边就成“白公堤”,天长日久,“堤”演变成“街”,即为山塘街,至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
山塘街至今仍保留着一街一河、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明代民歌《大九连环》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将苏州山塘街与杭州西湖双提并论,可见当时山塘街的重要性。
从东段的热闹繁华,到西段鳞次栉比的店铺和住家,这些都实山塘的印记。而且越往里走越安静,两岸的河面也更宽,柴米油盐的生活也就更浓。一眼望去,仿佛和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镇分毫不差,也许是因为身在苏州城,商业化更为浓重了,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沉睡的样子。
山塘老街部分游人如织,而我选择躲开。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偏爱宁静,可以继续往虎丘方向走,或者去主街两边的小巷里走走,会更有苏州弄堂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