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阚枫)12日召开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发布会称,让城市滞留农民返乡、让封控在家的农民出得来、能下地已是当务之急。发布会透露,符合条件可以解封的乡村尽快解除静态管控,允许农民有序流动,做好备春耕生产。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但农时不等人,如何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多地都在紧急部署,一些地区的省级大员亲赴一线,督战春耕。
吉林省镇赉县水田插秧。(资料图) 王凯 摄
等不起、误不得
4月9日,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的吉林省开了一场名为“巩固社会面清零成果稳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会议,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强调,“确保农时一天不耽误、农户一户不落下、田地一亩不撂荒。”
两天之前,景俊海还到长春市龙嘉街道红光村察看水稻选种育苗情况,他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是当前重大政治任务,等不起、更误不得”“决不允许以防疫为借口简单粗暴阻断交通、耽误农时”。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的农业甚至事关全国的饭碗。近期,鏖战疫情的吉林连续出台措施,保障农民返乡春耕,以吉林市为例,按照《吉林日报》11日的报道,该市超九成滞留城区农民已返乡备春耕。
除了吉林省,近期,从北到南,多地省级大员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春耕。
例如,4月8日,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到铁岭昌图县和开原市调研,他强调“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主产省地位,畅通国家北粮南运通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辽宁力量。
4月8日,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赴福州长乐区调研春耕生产,强调坚决守牢“八闽粮仓”安全底线,“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春耕生产影响”。
4月10日,在益阳市调研的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要下沉农村基层一线,督导检查粮食生产情况,实地开展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农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资料图:图为农机操作员正在为高速插秧机安装秧盘。李悭 摄
“种”的问题和“路”的问题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事关重大,不仅要解决人的问题,还有解决种子、化肥等农资的供应和畅通。
围绕春耕的种、肥、路等问题,近期国家层面10余个部门都在出手。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统筹下,2022年度第1批300多万吨春耕肥储备已开始向市场投放,中央财政还下达2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7部门还启动202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强调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必须保证质量,不能有假、不容有假。
水利部要求,各级水利部门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确保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在“路”的方面,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严格禁止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等行为,设立春耕农资保供热线电话(010-59191312),集中解决农资运输流通、进村进店堵点卡点等问题。
除了国家层面的部署,在地方,保障春耕也成了各地纪检监督的重点。例如,福建省纪委监委要求乡镇纪委把时间、精力和工作安排向走村入户倾斜,紧盯涉农补贴发放、惠农政策落实、农资供应保障、耕地保护等。
资料图: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洲头村,农民驾驶农机正在翻耕整地,准备种植蔬菜。邓和平 摄
一个事关饭碗的严肃话题
春耕有多重要?从数据来看,我国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至关重要。今年,全国春播粮食意向面积达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
农业农村部近日透露,今年农业农村部继续向各地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目前各地已经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到地块。
“保春耕,它关系的可不仅仅是这一年的生产,是整个我们国家的这样一个食物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但从大的背景来看,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就刊文分析,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去全球化、地区冲突的三重冲击下,新一轮全球食物危机已经到来,中国要做好长期性、战略性预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