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繁琐的公式遇见简洁高效的讲解,当驳杂的知识遇到条理清晰的归纳,物理便成了一门可以被轻松掌握的科目。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城阳二中杨小伟老师二十载矢志不渝、潜心钻研的教育理想。
2002年,大学毕业的杨老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城阳二中,与自己当年的老师成为了并肩战斗的同事。作为物理系科班出身的师范生,杨老师对物理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教学成绩突出,获得过“青岛市学科带头人”和“青岛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对待物理教学,杨老师最擅长的就是对物理模型进行归纳,建模是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杨老师将物理题目中比较典型的题型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命名,建立各种模型。于是当我们走进杨老师的物理新情境教学课堂上时,常常会听到“小球压弹簧”、“子弹打模块”等简单好记的名称。比如在讲解“小球压弹簧”模型时,物理题目是这样的:将一根弹簧一端种在地面上保持自由长度,然后将一个小球从一个位置静止释放,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再反弹。杨老师则会从现实生活出发,联系到奥运项目中的蹦床运动或极限运动中的蹦极运动,引导学生将运动员想象成那个小球,蹦床运动的弹性网或蹦极运动的弹性绳就可以当做题目中的弹簧。
又如在讲解“传送带”模型的时候,杨老师会联系生活中高铁安检和飞机安检的传送带情况,来引导学生区分“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两种类型的题目。物理上研究物体的运动通常有三个层面:水平面、倾斜面和曲线面,杨老师将其联系到国家军队的海陆空三个兵种。如此种种,杨老师就将题目与实践很好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杨老师依靠自己强大的逻辑归纳能力、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将繁琐的高中物理题目归纳成18类模型,这18类物理模型将物理知识点串联起来,清晰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当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模型之后,面对任何类型的物理题目都会自觉地按照步骤来找思路:首先找准位置,其次分析每一段过程、每一个阶段,顺理成章地得出正确答案,如有神助。另一方面在杨老师建模讲解的过程中,会将知识点拆开反复强调,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不止讲授,更重巩固,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平时的学习中,杨老师也不断给孩子鼓励:在做题时要有信心和眼光,遇到题目首先不要慌,要相信自己一定已经见过了这种题型,努力寻找突破口,不要轻言放弃;其次物理题目需要学生大胆去假设,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来假设一些物理量,这些假设的物理量在运算的最后都会约掉,所以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杨老师认为,学生有了眼光和信心之后,再将提炼的物理题模型掌握总结好,就能够笑对高考物理。
杨老师提倡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他尊重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因成绩的高低而有态度的差异,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都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爱而不纵,杨老师宽严相济,在课堂上严谨教学,对待学生也是严格要求,而在私下交流时却是非常平易近人,所以学生们都说他是个外冷内热的老师。
对待班主任工作,杨老师严爱相加。为了学生们能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在管理班级时,杨老师严格要求他们,要求做到的事情必须落实,不能拖拉。严格要求的背后是杨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杨老师带领的班级里,多数学生们在高考时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成绩是最好的话语,它能说明杨老师作为班主任的严格管理,能表现杨老师作为教学能手的突出教学成绩。加之十三年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杨老师被提升成为了级部主任。学校的知人善用也给了杨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因为只有拿出成绩才能让众人信服,让自己有底气。
回顾自己十九年的班主任生涯,杨老师坦言,自己最有成就感也是最有幸福感的就是在学生查询成绩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容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自己内心感觉沉甸甸的,觉得自己所有的辛勤付出都非常值得,在那一刻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是如此的神圣!
学生的好成绩是杨老师最大的安慰,“愿你们都能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杨老师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着,只为了这个目标。“细观自有昭然处,始信严师是此心。”城阳二中用实际行动将这种传承村落成国、符号成诗、呼唤成歌。春日踏步而归,城阳二中也在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翘首以待。
主编:焦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