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史志
● 重庆梁平 陈丽丽
陈丽丽
昨日(2022年3月20日),巴蜀文化志愿者李雄老师分享《中国文物地图志 重庆分册》《四川省志 文物志》《四川省志 地理志》《巴蜀史志汇集》《民国史志重庆陪都史》等10余部珍贵的文献资料。
涪陵陈锦发来《涪州志》的图,他开始阅读《涪州志》。我说:“陈锦,我知道你有一天一定会喜欢上读史志的感觉的,你终于读涪州志了。”这似乎是种轮回,就像4年前的李雄也曾坚定的相信,我有天会喜欢上川渝文化。每个人都有故土情结,我也不例外,尽管在梁平工作,却十分关注涪陵。陈锦是我关注的涪陵最有灵气和潜力的拍摄者,他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整理涪陵历史,讲好涪陵故事。我与陈锦多次交流,希望陈锦拍涪陵文物古迹合集,保存好影像资料。陈锦应允,不但拍摄文物古迹,且每到一处都准备了打卡牌,引导粉丝古迹寻踪。我说:“陈锦,你拍文物古迹,一定要读《涪州志》,你读《涪州志》,我读《梁山县志》,读完我们换着读。”陈锦终于读史志了,这是涪陵一大幸事,他一定可以把涪陵故事讲得更好,更有特色!
昨日与《中华古氏》总编古小彬老师交流,关于清平石马山墓、古之贤问题,我们有了不同的意见。古小彬老师认为据史实和报道判断,石马山墓就是古之贤的墓。而我则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史实支撑,不能太快下结论。我又向古小彬老师询问古之贤家谱的事,在梁山的古氏族谱里,没有古之贤那一段,只寥寥记载了古其品、古时芳。晚上,远在深圳的古小彬老师又重读《梁山县志》,他发来信息:“丽丽,请帮我查一下,《梁山县志·街坊》里缺了什么字。”(因小彬老师这本县志是影印版,掉了字不清晰。)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不同的地方,因为共同的爱好,读着同一本史志。
古小彬老师说:“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我。”我理解他的感受,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也读到了他曾经行走的孤独和艰难,然而,他坚持下来了,并出版了几十本古氏研究专著。他做这些事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调研,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份执着让人感动。
我也许并不能如同古小彬老师、李雄老师和陈锦般执着,但能和老师们一起共读史志是幸运的。我知道在这茫茫人海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为理想和热爱,为传播川渝文化、姓氏文化、地方文化而坚持,这是幸福的。我愿意做这样一位虔诚的阅读者,同时尽绵薄之力去传播地方文化。
共读史志,我思故我在!
2022.3.21 8:07分 梁平老城·家
古小彬阅读的《梁山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