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狮子岭村农田,农机正在松土。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3月2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要扎实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进一步落实措施、压实责任,全力抓好春耕生产。组织好农资和畜禽饲料调剂调运,严禁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组织做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市场监测,完善应急预案。
今年3月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一轮散发疫情,个别地区疫情形势严峻。疫情当前,各地各部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几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也指出,要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然,也应该看到,眼下在个别地方,疫情防控也呈现出两个向度的倾向。有的地方出现“歇歇脚、缓一缓”心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防控的情形,之前熟悉的种种手段,设卡拦截、断路封路……再度揳入公众生活。
不客气地说,这两种倾向都不是科学的防疫姿势,也都给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必须引起警惕,及时纠偏。
尤其时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此时强调,严禁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正是基于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类似情形而做出的针对性举措。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不等人,全国春耕备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可以说,农业农村部的《通知》十分及时,非常必要。这样的提醒和引导,有助于在全国农村基层形成统一的防控基本共识——既要做好农村基层防疫,也要保障好春耕生产。
一方面,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不是对立的,防疫也不是把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变成孤岛。以防疫之名,随意切断城乡之间的联系,貌似在“阻断”病毒,实则影响的却是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
一旦地方基层重重设障、各自为战,必然会物流受阻,农村的粮食蔬菜运不出去,农业生产难以正常组织,城市的物资供应也受到阻塞,反而不利于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另一方面,有关各方应该顺应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措施。同时,守住“动态清零”底线,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开口子”。
在此前的防疫过程中,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过因为“过度防控”而导致的经济社会运行困境。比如有的地方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农产品销售等均面临“梗阻”。
其实,有关各方对此已有觉察,并采取了一些约束性措施。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要做到“三个不得”,其中就包括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此外,山东省、河南省等多地也发文要求不得随意封路堵路等。
疫情防控管理需要更加科学、精细,需要解决好疫情阻断与人流、物流正常运行的关系。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多一些科学、精准,多一些民生情怀,就一定能够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也就一定能够在打通交通堵点的同时,疏解民情民意的堵点,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防控成果。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