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太平歌词《画扇面》,其中一幅扇面的唱词,将把北京城的雄伟壮丽、气魄巍峨十分充分地描述了出来。北京城至今为止作为十朝首都,自有其独到之处,而提起北京,就不得不联想到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故宫。这个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按照南京故宫的建筑模式,一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彻底建成,如今,这座宏伟的建筑,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特有标志。
故宫的建筑架构,哪怕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卓越的。而故宫之所以能够屹立至今,除了跟现代的修复维护有关,更大的关联在于建造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对整体建筑严苛的监工,就连铺设的地砖,都尽量做到一丝不苟,可以说,永乐大帝哪怕对于铺设一块小小的地砖,都要做到“心狠手辣”。
故宫的秘密
故宫是明、清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也是明清历代皇帝的居住中心,有时也会称它为紫禁城,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古人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紫薇大帝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紫薇又被称为紫宫、紫微星,属于紫薇大帝的居住所在,紫微星是“众星之主、万象宗师”,它在漫天星辰中永远处于最中间,任繁星更迭,也巍然不动,是位置最高、最尊贵的星象,因此古人将紫微星对应中宫之主,是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效果。由此可见,故宫的建设和风水设计一定另藏玄机。
历经六百余载,故宫不免在风吹雨打和战火中多多少少有破损,于是国家定期会派出团队进行修复,而现在的修复团队在对故宫残破的地砖进行修缮时,惊奇的发现故宫地砖的设计架构竟然撬开一层还有一层,层层叠叠竟然多达十五层,而且是“横七竖八”这样杂乱摆放的。修复团队查阅了资料,发现这种杂乱的地砖摆放结构,是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在位时命人铺设的,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地砖的身价
众所周知,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在他之前的建文帝朱允炆,强制削藩,致使君臣离心,朱棣为了让这位年轻皇帝放松对自己的看管,便开始装病,但暗中挖地道在府中操练士兵,最终夺得皇权。所以为了避免此事再次发生,登基后的朱棣便将故宫的地砖采用了这种复杂的排列结构,防止刺客暗中来袭。所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地砖,也颇费心力。设计巧妙是一方面,但若是没有卓越的坚固质量,恐怕也是功亏一篑。
因此故宫中的地砖,采用的也是皇家御用的官方手艺烧制而成。一块普通的地砖,其价值竟然可以和所谓的“金砖”不相上下。制作工程也是十分不易,烧成砖块的泥土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挖的,而是有专门的地方生产的,然后按照混合配方,一丝不苟的加入水和其他特制的材料才可以做成烧制地砖所需要的模型胚子。
最后,按照严格的工艺经过周密的做工和烧制,才可以得到一块完整的地砖。在烧制过程中,要确保排尽空气,避免出现气泡,哪怕是再微小的气泡,一旦被检查出来,这块砖也是不合格的,需要重新烧制。这样严苛的制作过程,使本就生产技术不发达的砖厂,更是大大延长了制作进展。一般的烧制过程,按照烧制的重量,时长逐步递增,一百斤需要烧上一夜,二百斤两夜,三百斤一天一夜,六百斤更是要两天两夜,但是金砖,要先用稻草熏制一个月,再用不同种类的柴烧上两月四十天左右,然后又等一月后才能出窖。难以想象,将全部故宫都铺满地砖,需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
永乐大帝的铁血手腕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事在人为,因此,故宫之所以可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有许多能工巧匠和劳动者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外,也少不了天下共主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严苛的监管。
朱棣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血手腕和精明头脑,为了建成这个举全国之力的宫殿,他下令每块砖上都要刻上负责人和制作者的名字,如果地砖一旦在铺设过程中出现什么不该出现的问题,就可以根据名字追查责任。
如果质量不过关,责任人和制作者都要受到严重的处罚——仗责、充军甚至砍头都是可能的,对于那些在这项工程上吃回扣的贪官污吏,治理起来更是丝毫不会手软。这种明确责任人的做法,就是放在现代,也非常有效,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的处罚更文明一些。
永乐大帝之所以这样心狠手辣,与他多年征战沙场,大杀四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其实是很像朱元璋的,做事眼里容不得手下人放肆。正是因为他严苛的监管,故宫才能屹立至今。
要知道,在以前某段时间内,关于永乐年间御用的金砖,其收藏价格可以达到八十万左右,之所以会有这样高的价格,除去了年份的原因,更多的是对金砖背后精密的制作工艺的一种认可,说是一种艺术品也不为过。
结语
历朝历代的皇帝,除了极其特殊的,基本都功过参半,永乐大帝也是这样的,他虽然推翻朱允炆的皇位,才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但也是因为他做事果断、心狠的特点,为了上位后名正言顺,他也不断束缚着自己,终为自己博得贤君的名号。
因此才有了几乎涵盖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此书和特具标志性的故宫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