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庄,古镇房,古镇遗迹处处藏。屏门场,生意房,店圪堎上酿酒坊。……岚漪河水村前淌,两岸麦田风起浪。和睦诚信古有训,勤劳俭朴是风尚。忠孝节义代代传,礼乐廉耻人人讲。耕读传家人有志,后浪更能推前浪。”这首由清代文人高凤鸣写的《石门庄赞》高悬在后石门村村史馆的墙壁上,生动描绘了兴县瓦塘镇后石门村历史上的美丽繁华,也为后石门村依托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增强了文化自信。
文旅带动乡村振兴
后石门村位于兴县瓦塘镇西北部三公里处,由后石门村、常申村、上虎梁村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451户1287口人,耕地面积4500亩,党员42名。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市级“五个好”党支部,是瓦塘镇“乡村清洁专项行动”中重点打造的样板村。支村两委班子依靠党建引领、政府投资、群众参与、文旅融合、分期推进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第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两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项目工程投资1800多万元,累计改造村内街道2500米,建设了2条通村公路连接线约300米,形成景观步道600米,改造上下水管网3100米、天然气管网1200米,改造农户窑洞368孔,户厕36座,新建公厕2座,建成2个小型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了“村史馆”“农耕民俗馆”游客接待及文化展示中心约920平方米。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村支两委按照县委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六个兴县”的战略部署,计划引进“PPP”模式,积极推进后石门村美丽乡村二期工程建设,建设民俗、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发展根雕、手串、石刻、剪纸、鞋垫等手工艺品展售长廊,充分依托沿黄河资源优势,逐步将后石门村打造成集吃、住、游、玩、休闲、赏景于一体,可全方位“体验黄河风情、感受乡土气息”的休闲游乐之地,使其成为兴县沿黄生态游和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民持续增收加油助力。
“三变”创新发展模式
后石门村采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引领乡村振兴,将废弃的土地租赁入股村经济合作总社,统筹利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已经流转土地530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就是鼓励动员农民集资入股合作社,共有271户农民入股合作社,为合作社集资54万元。同时,整合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扶持资金,折股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金,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合作社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投劳投工,仅2020年人均增收3400元。农民变股民,是经镇政府、村委会、合作社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研究土地租赁价格,确定每亩土地每年流转价格为400元,群众在每年年底前领取,也可以用流转价折抵入股。农民每年可获得既定分红,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土地流转收益21万元。
依托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后石门村坚持走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建成“村史馆”“农展馆”两个旅游景点,聘请了北京乡村创意有限公司进行后续文旅策划,通过县旅游投资公司、第三方运营公司、村合作社、村民四方合作组建村庄旅游平台公司,采用三变运作模式,倾力打造一个旅游、多种业态,一个平台、多方合作,一个窗口、多方资源汇聚的模式,构建“平台(运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机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形成了平台牵头抓管理、培训在地农民、组织村民有序有质量的经营。
党建引领群众受益
在村外放眼远眺,群山环绕中错落有致的后石门村建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党群服务中心几个醒目大字,传递着党建引领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有力保证。支村两委坚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循序渐进、就地取材的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创新发展模式,突出乡土民居文化和党建文化,打造“村史馆”“农展馆”等景观,同步规划农家乐、垂钓、采摘园等旅游配套项目,带动群众增收,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同时,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群众精神面貌、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造福人民,是后石门村“两委”干部不变的初心使命。2021年,省委副书记商黎光在后石门村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规划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建强基层组织,扩大就近就地就业,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村“两委”党员干部牢记嘱托,及时向村民传达学习,并在瓦塘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邀请县委党史研究人员围绕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做了专题讲座,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造福人民群众。
从上虎梁村移民搬迁到后石门村的70多岁农民阮憨信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阮憨信感慨地说,以前的土窑洞烟熏火燎,下雨时还怕塌下来,现在有水有电有天然气,比以前方便多了,他和老伴每个月有养老金,年底还有五保和退耕还林收入。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老阮情不自禁地说道。(实习记者 王卫斌)
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