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一座座石窟从此诞生,从早期的印度风格再到汉式的造像风格,它们都见证着佛教东传的过程。
上图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在众多的石窟中,或许大家对于莫高窟、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比较熟悉,今天我想要分享的并不是这些著名石窟景区,而是被誉为中国石窟祖先的--天梯山石窟。
杀戮成性的北凉国国君沮渠蒙逊或许为了忏悔其罪过,也或许因为礼佛庇佑国运长久,便决定在武威城南的黄羊河畔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天梯山石窟开凿过程。开窟造龛的工匠中还包含了凉州著名的高僧昙曜,而这个昙曜也就是后来开凿了云冈石窟前期石窟的人物。
云冈石窟延续的就是昙曜它们开创的风格,那么这种模式到底有何特色呢?主要包含了设置大像的佛殿窟,也就是早期的中心塔柱风格窟;在佛像中可以看到释迦、交脚菩萨装弥勒等;壁画中主要画千佛,修饰的花纹中含有两方连续的化生忍冬纹;造像呈现深目高鼻,身躯健壮的风格,并且飞天的体型比较大。
大同云冈睡早期造像风格
这种模式还影响到了后来的“平城模式”、“龙门模式”、“长安模式”、“邺城样式”,现如今这种模式被宿白先生定义为凉州模式,因此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也理所当然。
在欣赏石窟之前,不妨先到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中部区域可以看到不少从天梯山过来的文物,其中有一块壁画很是抢眼,壁画正中一名印度僧人形象,高鼻深目、波浪卷发垂、两耳佩大大的耳环,颈部带着宽大的白色项圈,细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五官部分运用了凹凸晕染法,看得出来明显是受到了西域壁画的处理方法。
而身体轮廓及衣褶的铁线描又是北凉佛教的特色风格,因此这种西域和本土相结合的画法就被称为是凉州模式。
在壁画旁边还可以看到一批同样从天梯山石窟而来的佛像,这些佛像面容饱满、庄严而不失妩媚,整体呈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佛像风格。
欣赏完这些天梯山石窟遗存后,那么不妨继续前往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景区逛逛。现存的石窟因为曾经修水库进行大面积搬迁的缘故,如今仅保留下修复后的大佛窟,其余石窟均为空窟。
那重点就来看看这个大佛窟,修复之后的佛窟还是比较庞大,整座窟内雕刻了77尊大佛,先关注中间这尊15米的释迦摩尼佛像,不过细细看的话佛头有些方正,一看就知道是新修复的作品。相比之下旁边的菩萨和金刚的工艺就要好很多。
在佛像的上部还绘制了一些壁画,虽然残存但色彩依然比较艳丽,一看就知道是明清时期的作品,题材方面也是这两个时期比较经典的狮子、鹿、马等吉祥图案。
可以说当你看完天梯山石窟景区之后,一定会觉得天梯山石窟的鼻祖石窟似乎有点“名存实亡”的感觉。
然而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内那组北凉壁画以及唐代佛像,都见证着它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石窟,见证着中国早期石窟的文化,以及为后来的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这样看来它的确在中国石窟界又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