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衣冠冢,便坐落于此。
而冠军村的名称由来,也是因为霍去病十八岁那年首次出征匈奴,便如同“开挂”一般,创下了以八百骑兵“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的骄人战绩;汉武帝闻讯大喜,遂加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以表彰其勇冠三军之姿。
对于“冠军”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各类比赛中拿到第一名的人,都会被誉为冠军。是以霍去病的“冠军”封号,难免会让人好奇:难道西汉时期,就有“冠军”这个词了吗?那时候的“冠军”,与现在的“冠军”又有哪些不同呢?
上图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一、“冠军”的由来
有没有一种可能:史料中记载的“冠军”,它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两个字组成的“动宾短语”?
以前四史为例,除了官职、名号等专有名词外,史书所见的每个字,大多都有自己的本义。哪怕是“谤讥”“别离”这样的“同义复词”,虽说在翻译上是一个词语,但本质上仍是两个字的分别阐述。也就是说,古代的“冠军”,需要分别解释“冠”与“军”,这显然不同于今天的专有名词“冠军”。
“军”字即指军队,毋庸置疑,且看“冠”字。它本作名词,指帽子。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需要“加冠”,所以二十多岁也被称为“弱冠”。“冠”也可引申为动词,表示超过众人,位列第一。文臣如萧何,位冠群臣;武将如霍去病,勇冠三军。
上图_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有意思的是,在萧何、霍去病之前,史书中便有“冠军”的固定搭配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宋义虽是项羽霸业中的“垫脚石”,但他当年能成为项羽的顶头上司,也绝非是浪得虚名。在项羽成名前,宋义曾屡次率领起义军击败秦军,威名赫赫,被将士们加以“冠军”称号。于是,宋义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冠军”。
之后接过“冠军”称号的人,是英(黥)布。据《汉书·黥布列传》记载:“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英布骁勇善战,“为众军之最”,故而他的叛逃给项羽带来极大损失。在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冠军”英布战功赫赫,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虽说宋义、英布都未能善终,但他们的英武之姿仍令后人印象深刻。也正因如此,在霍去病初战告捷后,汉武帝才会赐他以“冠军侯”封号。而霍去病日后连续大破匈奴的一系列壮举,不仅坐实了他勇冠诸军之名,也为“冠军”赋予了新的内涵。
上图_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
二、“冠军将军”的出现
霍去病之后,“冠”与“军”常连用,且“冠军侯”常置,为武将的莫大荣耀。东汉时期的贾复与窦宪,都曾被封为冠军侯。前者是开国名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三名;后者亦曾大败北匈奴,“燕然勒石”,满载荣耀而归。由此可见,冠军侯虽被延续了下来,却也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而及至魏晋南北朝,鲜少见冠军侯;取而代之的,是归属于杂号将军之列的冠军将军。以三国为例,当时有杨秋、文钦、虞汜、罗宪、丁奉等人担任过冠军将军。但事实证明,除了丁奉、罗宪二人外,其他几人却表现一般,未见冠军之姿。
由此可见,乱世中的“冠军将军”,早已成为滥觞,以致于担任它的武将质量也参差不齐。到了南北朝时期,冠军将军更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大多都是有名无实之辈。
上图_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至唐朝年间,冠军将军已恢复了一些威名。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冠军将军加大字。及云麾已下,游击已上,改为五品已上武散官。”又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正三品上曰冠军大将军。”
唐人专门给冠军将军加了个“大”字,将其列为散官,用来表示武官的等级与身份。依宋制,亦是如此。说明在唐宋时期,冠军大将军已不再是实权军职,而是一种身份象征。
但需要指出的是,“冠军”二字连用时,依然专指军队,还尚未延伸到其他领域中。直到鞑子入关后,“冠军”的释义才逐渐丰富起来。明遗民黄周星在《补张灵崔莹合传》中写道:“父命灵出应童子试,辄以冠军补弟子员。”既然“冠军”在这里的释义为“第一名”,就说明它此时已是一种泛称了。
上图_ 民国的体育比赛
民国以后,“冠军”已成为比赛头名的专属称呼。受此影响,第二名与第三名也分别有了“亚军”与“季军”的称呼。
所谓“亚”,就是“仅次于”,如“亚圣”“亚父”等。故而仅次于冠军的第二名,便可称“亚军”。“季”则有“末”的意思,最初的比赛往往取前三名,而第三名在获奖者中居末位,是以它有“季军”之称。
综上所述,“冠军”虽起源甚早,但它只是一个“动宾短语”,专指“冠绝诸军”之意。直到近现代,它才被引申到其他领域,并成为第一名的专属称呼。既然如此,古代表示第一名的称呼,又有哪些呢?
上图_ 科举考试
三、古人的“冠军”叫什么?
关于古人对第一名的称呼,比较常见的是魁首、鳌头与状元。
须知,最受古人关注的大型比赛,莫过于科举考试,因此这些称呼大多都与科举有关。如状元,本指科举考试中拿到第一甲第一名的人,后引申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又如鳌头,本指“鳖头”,但因为刻有大鳖的石阶一般只有状元才能踏上,所以“独占鳌头”也有夺得第一名的意思。
用途更为广泛的称呼,是“头”、“首”与“魁”。“首”与“头”容易理解,毕竟在古人看来,脑袋最重要;而“魁”一般指北斗七星中领头的那颗星星,所以它也能表示为第一名,如宋江的天魁星。
上图_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
除此之外,执牛耳者也可被称为第一名。按《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先秦时期的诸侯会盟,有一项重要仪式叫“歃血为盟”,一般默认由盟主来割牛耳放血。这就像“问鼎中原”,“问执牛耳”的言外之意,也是在问:哪个来当老大?传到后世,执牛耳者逐渐被引申为首领,这同样有第一名的含义。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左丘明撰 《左传》
〔2〕司马迁撰,三家注 《史记》
〔3〕班固撰 《汉书》
〔4〕刘昫等撰 《旧唐书》
〔5〕宋祁、欧阳修等撰 《新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