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巧好
图/南越王博物院提供
南越王墓出土错金铭文铜虎节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完好、工艺最精美的虎节。这件虎节采用工艺难度极高的错金工艺,即模制出有凹槽的铜虎,打磨后将金片嵌入槽内,金片纯度高达97%以上,由此形成了黑金相间的猛虎造型。
这件虎节长19厘米,最高11.6厘米,最厚1.2厘米。它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老虎形状,虎成蹲踞之势,虎口大张,尾部弯曲成“8”字形,老虎造型生动形象,百兽之王仿佛蓄势待发、扑向猎物。铜虎身上的斑纹铸有弯叶形浅凹槽,内贴金箔片,双面共用60片,虎眼、虎耳均由细金片勾勒出。在虎节的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车驲”四字,据专家辨认,其中“命”字下方的二横为重读标记,因此铭文应释读为五字——“王命命车驲”。
所谓的节,是古代外交或驿传的信物,持节人凭节证明自己外交使节或驿传官员的身份,具有关口通行、驿站食宿等用途。《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因此,虎节是山林之国使用的信物,目前所见的虎节多出自战国时期的楚地。
根据虎节正面的铭文可知,持节官员为“车驲”一职,这与故宫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传赁虎节之“传赁”为近似的官职。据考证,“车驲”和“传赁”是受雇于楚王、专职于驿传的官员,而虎节正是用于持节官员驿传过程中在驿站获取相应的食宿待遇。之所以确定虎节出自楚国,是因为铭文中的“驲”字与战国包山楚简上的文字一致,而该字不见于秦汉出土文字资料中,《左传》也曾记载“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因此这件虎节应为战国楚地遗珍。
古代中国将虎视为“山兽之君”,人们常将虎比喻为军中勇猛善战的将士,如“虎士”“虎贲”等词,虎符更是为人熟知的调兵遣将之凭证。尽管虎节与虎符的外形相似,但结构和用途却区别较大:虎符分为两件,分别掌握于君王和将帅之手,合二为一时可号令王师、威力无边;虎节则用作外交使节或驿传官员的凭证,肩负王命驰骋于山林之国。这件错金铭文铜虎节,正是虎的勇猛迅捷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