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网传“容县梁二夫妇生育15孩”一事,近期再次引发网络关注,也引起当地官方重视。
3月20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调查组发布通报称,梁二、陆某兰相识于某建筑工地,后确立恋爱关系,“不存在拐卖妇女、强迫婚姻等情况”;15个孩子中,4个孩子已参加工作,其余11人在校就读;针对梁二夫妇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当地依规给予了相应保障。
也许是吸取了丰县“小花梅”事件的前期教训,广西此次提级调查,逐一回应了舆论关切。通报内容可以说既翔实又明了,获得不少网友的认可,有网友直言,“调查报告很详细,就应该是这个态度。”
这个通报确实亮出了态度,除了坦承“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履职不力,存在失管失察、失职失责等行为”,还对十多名官员进行了问责。尽管多是党内(政务)警告,但跟民意表达形成了互动,体现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姿态。
有个细节是,梁二夫妇生育在2016年戛然而止,原因是其超生引发网络关注,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如果不是上次调查,梁二夫妇恐怕还会继续生下去。这次问责总结的“婚育法治宣传不扎实,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不到位,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到位,户籍管理存在漏洞”,值得充分吸取和查改。
透视这起事件,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切入点。比如,当前国家正在致力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激发民众的生育意愿,职能部门颇伤脑筋。
从梁二夫妇生育经历看,在广袤的农村,或有一些人存在“下意识”的生育本能,相关部门有责任合理疏导,并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只要真正下决心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尽可能地提供各方面的生育服务,势必有更多的人释放生育潜力。
而生育、养育、教育,又是一体化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孩子生下来之后,如何养育得好,如何接受良好的教育,相关部门应统筹考虑。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曾表示,放开了仍然不愿生,表明限制只是生育堵点之一,担心“生得起、养不起”等经济社会因素,才是影响生育的更大堵点。联系现实解读,可知此言不虚。
回到梁二一家,15个孩子都已接受或正在接受教育,但“高职1人、中职3人”或许也能说明他们的未来,能看得见触手可及的“天花板”。如何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接受优质教育实现出彩人生,改变自身乃至家庭命运,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言以蔽之,广西对“梁二夫妇生育15孩”事件的处理,犹如一枚多棱镜,能够折射出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信号。对于舆论关切,要如实调查;面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和现实困境,也应积极正视。只有真正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并呈现出应有的制度温情,才能带给民众更多实质性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