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对已经入库的22万多份遗嘱进行不同维度分析对比发现,过去9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根据分析,“00后”人群立遗嘱主要处分的财产以“银行存款”“虚拟财产”为主。
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去年相比,增长了80%。“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表现出每年稳步上升的趋势,说明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90后”立遗嘱受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遗嘱中的财产类型更多元化和丰富。跟“00后”比起来,“90后”的遗嘱中涉及房产的较多,有71.64%涉及房产。据了解,该人群中,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常见,除房产以外,父母还会选择将股权挂名在子女的名下。
【年轻人遗嘱中虚拟财产更常见,想给家人多一些照顾】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遗嘱中处理财产表现更丰富,“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原因有很多,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统计表明,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我想立遗嘱。”2021年春节前,一个16岁的少年向中华遗嘱库打了这样一通特别的电话。“我要把攒下的所有存款都留给妈妈,万一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妈妈多一些照顾。”
工作人员听到后很惊讶,她反复询问着男孩的信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并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才可以立遗嘱。
男孩语气很平静,他说自己是一名护士,曾经在一家医院支援。在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多位重症患者离开。每当想起那些曾经鲜活却又消逝的生命,他就感觉,“如果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太遗憾了。从一线下来以后,这个念头一直在脑海里。”
他说,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从小便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牵挂。男孩说,“妈妈是我的一切,这些钱也是我的全部了。”
疫情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珍惜眼前人,通过遗嘱来表达自己的关心,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无独有偶,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也想将财产全部留给自己的母亲,她说,自己靠做购物网站的平面模特攒了一笔钱,父亲却瞧不起她,说她是出卖色相赚的钱。“我和父亲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如果有事,我更担心我母亲,她太弱势了。 ”女孩担忧地说。
21岁的王先生也是00后立遗嘱人群中的一员,2021年他在中华遗嘱库也立下了遗嘱。他表示,此前看到一个新闻说丈夫去世了,银行卡里的存款无人知道,无法取出来存款,其妻子挨个银行去查询是否还有存款。
王先生也担心:要是某天真的突发意外了,来不及交待,那么卡里的钱到底该怎么办?因此,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将“立遗嘱”这件事纳入到自己的规划中,最后选择在生日那天用立遗嘱的方式,确保银行卡里的钱在自己某天突然去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被家人取出来。
【80后遗嘱以房产为主,立遗嘱为照顾家人未雨绸缪】
截至2021年12月31日,“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一共有1986名。据统计,“80后”的遗嘱保管数量从2017年的73份,上涨至2021年的982份,五年间增长近13倍。从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80后”的遗嘱中,有97.67%涉及房产。
据了解,“80后”人群中,超过一半是通过自己和另一半的奋斗买房,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父母的资助买房。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80后”人群中有13.18%的遗嘱涉及公司股权,有14.13%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通过分析发现,“80后”订立遗嘱的人群中,多为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更多是希望“未雨绸缪”“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离婚冷静期内立遗嘱人数上升,怕冷静期内配偶继承自己遗产】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比达70.7%。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未婚、再婚和离异比例相对于60周岁以上人群高出许多。再婚人士比例五年间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从8.24%上升到10.46%;离异人士比例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从7.53%上升到11.82%。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或许它不意味着人们对于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他们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此外,白皮书数据还显示,2021年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比达70.7%。
陈凯介绍,从数据看,说明离婚离异人群依然是订立遗嘱的“刚需人群”。
他讲述,2021年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服务中心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一位前来咨询遗嘱的梁女士,在中华遗嘱库偶遇了自己正处在“离婚冷静期“的丈夫。
原来,9月份梁女士和丈夫张先生经过半年多的冷战后,两个人选择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手续。根据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两个人需要经过30天的冷静期才能正式办理离婚,一旦冷静期内有任何一方撤回离婚申请,双方的离婚就遥遥无期了。
梁女士咨询了律师意见得知,在离婚还没办理完成的情况下,万一自己有什么意外,丈夫能合法继承到自己的遗产,没想到,她的丈夫也有同样的担心,也在律师的陪同下到中华遗嘱库咨询。
【遗嘱可进行遗产捐赠,大部分向公益组织捐赠遗产】
中华遗嘱库推出了“遗产捐赠”服务,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在去世后将财产进行捐赠。
据统计,捐赠对象为公益组织的,占比超过80%,其余捐赠对象则包括:党组织、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通过订立遗嘱捐赠财产,可以为该财产设立遗产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遗嘱人去世后,委托受托人将遗产交给慈善基金会,也可以通过设立慈善信托,或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此外,通过订立遗嘱捐赠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本人对财产享有处分权,同时,在捐赠的财产数额上,没有条件或限制。与普通捐赠不同的是,遗嘱人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意愿,随时可以增加、减少捐赠的规模,或者撤回捐赠。
2021年8月,一对老夫妇严老先生和刘阿姨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房产相互继承,两老去世后由女儿居住,女儿去世后,将房产捐赠给国家。他们表示:自己在军队从医20余年了,知道国家科研工作需要资金支持,将房产捐给国家作为科研启动资金,觉得很有意义。
【中华遗嘱库开启遗嘱在线查询,将逐步取代线下查询】
如果遗嘱人去世后,其家人不知道该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没有找到该遗嘱,从而导致遗产分割出现违背遗嘱人意愿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华遗嘱库从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的服务,仅象征性收取0.01元以防范恶意查询。
据悉,该线上查询系统将逐步取代过往传统的线下查询服务。
“遗嘱在线查询”服务可以为遗嘱人本人、继承人、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提供查询服务。该线上查询服务推出后,未来遗嘱人本人、继承人,可通过线上查询遗嘱内容、以及申请办理提取遗嘱原件,随时可以查看办理进度,节省时间。同时,未来法院、公证处、房管部门等单位在办理与中华遗嘱库遗嘱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通过线上查询方式实现,极大地节省了办案资源。
陈凯介绍,中华遗嘱库会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当事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首先,只有遗嘱人生前指定的人才有权查询遗嘱内容。一般人只能查询自己的遗嘱,以及自己作为继承人的遗嘱。第二,查询他人的遗嘱,须提供遗嘱人的死亡证明。也就是说,遗嘱人去世前,只有遗嘱人本人可以查询自己的遗嘱,其它任何人都不得查询。第三,查询系统采取了严格的隐私防范措施,包括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运用,防止冒名顶替,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例如系统并不采集人脸识别数据,仅进行比对等,切实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