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斋|庙祝夫妻
明朝正德年间,太原府有一个老书生名叫宁安。他自幼家贫如洗,好在自己勤奋努力,一边干杂活,一边寒窗苦读,人到三十岁,方才考中秀才。
后来周村有个寡妇王氏看上来他,不要媒聘之礼,嫁给了宁安。两人婚后甚是恩爱,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
宁安考中秀才后,一直努力读书渴望高中更上一层楼,可惜屡次落第,前前后后考了四次乡试,人到四十多岁还未能中举人。眼看家中米缸无米,宁安忧愁成疾,突然之间患得一场大病,熬得七日就死了。
宁安死后,妻子无奈只得卖掉宁家大部分房地,仅留一间草棚艰难生存。而宁家的邻居是有一个做瓷罐买卖的小贩,名叫陈宝。
陈宝此前和宁安交情深厚,但自己常年在外奔波,一有空回来,便经常帮助宁安的妻儿,嘘寒问暖,能救济便救济些钱物,对此王氏非常感激,曾想让宁安儿子认他当干爹,但被陈宝拒绝了。
转眼过去三年,有一日,陈宝带着瓷罐坛子到永宁县贩卖。适逢当地有庙会,那城隍庙正街异常的热闹,人来人往叫卖声不断。
陈宝找得一个位置较偏的地方,摆起小摊,极力叫卖道:“上等的瓷罐,卖回家存米不潮还有余香,只卖十文钱哩!”
正叫卖时,陈宝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模样极像宁安,此人满面春风抬头挺胸地走过,陈宝认得此故友,抹抹眼睛再三细认,觉得不能有假,定是宁安无疑,于是紧跟其随追了过去。
转眼间,那人走入城隍庙,在一张四方桌旁坐下,而庙里香火极其的旺盛,香客们纷纷持签围来,喊道:“宁庙祝,请帮我解解签!”
陈宝则在旁边默默听着看着,发现那人举止动作,音容习惯,竟与宁安无异,于是不再隐忍当即喊道:“宁安兄,真是你也?”
那庙祝听罢,放下手中竹签,看了陈宝一阵,拉着他入得一间清净厢房,来回的迈步思虑一番,这才拉起陈宝的手,说道:“陈宝兄,正是在下,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陈宝见宁安认了自己,悲喜交加,迫不及待地追问:“你早已驾鹤西去,为何还能出现在这里?”宁安摆手感叹说:“此事说来话长,待晚些时候请你在此吃酒,再细说不迟!”说完又出去忙着给香客解签去了。
那陈宝突然想起,小摊的瓷罐没人照看,也不再停留,忙折身返回,发现少了几样精美的瓷坛,大部分还留在原地,便草草收摊,自个买了烧猪肉、半只烤鹅、女儿红等,再次赶到了城隍庙,等待宁安。
当夜,宁安在庙里的厢房与陈宝叙旧,双方举杯吃喝,老友相聚异常开心。
陈宝追问缘由,宁安借着酒劲方才说道:“当日我抱憾而终,下到阴司,巧遇这方土地的城隍爷正在向阎罗王请求,说是缺个庙祝差务,阎罗王见到我跪在地上哭冤,查了我身世经历,觉得我可怜,便把我推荐给了城隍爷,城隍爷用五行之精为我重铸灵体,为此我便获得重生,返回阳间当了这城隍庙祝!”
陈宝听后连连称奇,转眼又问:“宁安兄,自从你死后,你的妻儿甚是可怜,如今你既还阳,为何不回去相认?”宁安皱起眉头,说道:“我本已死去,幸得城隍爷恩赐重生,相当于轮回转世重新做人了,至于前世不便再做纠缠!”
陈宝听罢,继而相劝,让宁安与自己一起回家看看妻儿,而宁安再次拒绝说道:“我既得城隍爷受命,就应当公私分明,不要再理前世之情,免得坏了阴阳律法,辜负了神灵寄托!”说罢匆匆辞别,回到房间闭门睡了。
陈宝见他不听,只得失望离去,自己又留得数日,便打道回府。
半月之后,陈宝回到家中,刚吃过晚饭,便见王氏前来敲门借米。自己于心不忍,便把重遇宁安的事对王氏说了。
那王氏本来已经心无牵挂,一听说丈夫宁安还活在人世间,突然哭了出来,转而恳求陈宝带她母儿前去相认,以求个归宿。
无奈陈宝却把宁安的拒绝之词逐一说出,王氏听罢悲伤痛哭,一直哭到夜深,忍不住又跑到当地的城隍庙,哭诉了一番,祈盼与丈夫相聚。
此事看似无可奈何,告一段落。未料数日后的晚上,王氏刚哄儿子入睡,便听到门外传来马车响动声,有人隔门喊道:“宁夫人可在府中?”
王氏寻门而出,见到门前有四匹大黑牙拉着一辆马车停在门口,赶车的是一个黑面汉子,见了王氏便笑道:“请问可是宁相公的妻子?”
王氏点头称是,那黑汉子说:“吾奉城隍老爷之命,特来接你们母儿前去与宁相公团聚,请快收拾一番随后启程!”王氏半信半疑,心想既然能与相公重聚有何不好?方才回去收拾一些细软,带着儿子登上了黑马车。
只见,黑汉一扬鞭子,那四匹大黑马便拉着车子飞奔入高空,一阵穿云过雾,跨过夜空,在四更时分便落在一个城隍庙的大门口前。此间,宁安泪流满面,早在那里等候,一见到妻儿下车,匆忙上前相认,拥抱痛哭。
事后,宁安安顿妻儿入庙中的厢房住了,而王氏这才得知原来正是自己在城隍庙的一番哭诉,让城隍爷知道了宁安如此的尽职,宁可自己不认妻儿也要公私分明,为此派出自己的座驾到来接送,特许他们妻儿相认,再续前世之缘。
后来,宁安一家人在庙里住了下来,夫妻俩都当起了庙祝,十分尽职,小日子也过得相当安稳美满。他们的儿子长大之后,很有出息,赴考高中了进士。
(本文作者|唐有时)静月斋寄语:
古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想要达成并非是那么容易的。古时的科举,在乡试这一关,难住了大多数读书人,很多人一辈子就只能是个穷秀才。那个年代,宁安的悲剧是相当普遍的。
不过宁安气运不错,引起了阎王的同情,最终得机缘复生做了个庙祝。但他公私分明,不肯与前世有任何瓜葛。幸好王氏感动了城隍爷,夫妻再聚前缘,成就一段美事。
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身不由己的原因。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对他人的一些行为,若是没有深入了解,切莫妄自评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