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有着较高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很早就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将家长会打造成“父母学堂”,帮助家长学习和成长,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逐渐打造出更能满足家长需求的“银杏林”幸福家长驿站,受到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学什么:解决痛点和盲点
在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的今天,家长们的育儿理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父母只关注孩子成绩,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有的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束、控制欲极强;有的父母觉得要遵从孩子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指导还一味停留在“我讲你听”,效果必定不尽如人意。学校首先通过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的调查问卷、日常访谈等途径摸清家庭的真实需求,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痛点和盲点。
痛点一般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如考试分数、亲子关系、手机、辅导班、交友等。有不少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吃过亏,走过弯路,更期待专业的指导,更聚焦于问题的解决。还有一些教育盲点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很多时候找到了盲点,家长困惑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父母学堂”致力于引导父母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又根深蒂固的行为背后的问题,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育儿观。
怎么学:自愿参与,团体辅导
学校于2014年组建了“银杏林”心理志愿者服务团队,2019年成立了“银杏林”幸福家长驿站,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逐步明确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理念,勾勒出“让父母成为学习主体”的愿景。
学校没有强行要求家长必须参加学习,鼓励家长自愿主动参与。“让父母成为学习主体”,意味着指导者要本着为家长服务的思想,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排除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他们实际的需求。
确定每期活动的主题后,学校会提前一周发放在家长群里,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家长可自愿报名参与。对于没时间参与学习的家长,则采取分批学的方式。比如可以接送孩子的父母,组织他们在接孩子之前的时间段参加学习;平日白天没时间的父母,则组织他们在晚上或周末参加学习。
经过反复尝试后,我们最终选择了“团体辅导”的形式作为“父母学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团体辅导每次招募大约30名父母,每次活动时长约一个半小时,活动流程一般分为开始阶段、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
开始阶段一般采用围圈坐的形式,主要目的是让父母们了解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及每个人对团体的重要性,鼓励他们通过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的游戏和分组环节让大家放松和彼此熟悉,用最短的时间营造出团体中的安全感、信任感,为后面的阶段做好铺垫和准备。
工作阶段是团体辅导的核心内容。活动前,主持人先根据当次主题设计相应的情景。比如以“用爱与规则守护家庭”为主题的团体辅导中,主持人就以孩子放学回家后玩手机为切入点,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情景,每种情景中父母与孩子都有不同的互动方式。
然后由各小组抽取情景,以此为故事脚本进行加工创作,再以情景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父母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演绎出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景。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再请其他父母交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父母发言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碰撞、自我觉察和彼此教育的过程。
总结阶段,主持人会邀请全体父母分享本次活动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并进行适当点评,以鼓励和感谢为主。
除了角色扮演,身体雕塑也是团体辅导中常用的方式。身体雕塑可以动态呈现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孩子的叛逆、逃避、退缩等一系列行为和父母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看见”,会促进父母更深地觉察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培养父母的成长型心态,让他们用更理性的态度、更真挚的情感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父母学堂”:让学生和家长收获幸福
在“父母学堂”的初始阶段,学校经历了没有经费、没有人的困难,但家长在参与活动之后的收获与成长,支持我们去克服困难,把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
办好“父母学堂”的最大难点是师资问题。我们把学校有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的教师先组织起来,再利用校级联盟、校内和校外有资质的志愿者资源,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大家一起研讨、观摩,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银杏林”幸福家长驿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团体辅导也成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品牌项目,一批批家长在“父母学堂”里成长起来。家庭教育是学校的隐形资源,当父母成长为优秀的父母,学校教育也会更从容。未来的路上,学校还会和家庭继续携手,让这所百年老校绽放出勃勃生机,让每一名学生、老师和家长都有更多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20日第4版
作者: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