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马谡跟随刘备进入益州,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等官职。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任命马谡为丞相参军,还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不过,让人失望的是,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舍弃水源,上山防守,结果被曹魏大将张郃击败。
马谡大意失街亭,不仅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也让自己丢掉了性命,乃至于和赵括一样,都成为纸上谈兵的负面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生前,已经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不堪大用。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还重用他呢?
一
具体来说,诸葛亮不听刘备劝告,仍然重用马谡的原因分为以下三点。就第一点来说,马谡已经向诸葛亮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白帝城。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蜀汉的南中地区出现了叛乱。当然,诸葛亮忙于恢复国力,直到公元225年才决定率军前往南中。
在诸葛亮正式出发前,马谡表示:南中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之人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以此让他们真心归服。
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计策,并赦免了被俘获的孟获,这让南中部落心悦诚服,也即诸葛亮生前,孟获等部落都没有再次反叛。正是因为在平定南中时展现出了能力,这促使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继续任用马谡。
二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蜀汉人才凋零。在刘备称帝之前,法正、黄忠、关羽、张飞等一大批人才去世。而在蜀汉正式建立后,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更导致一大批年轻的将领阵亡。比如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程畿等将领,都在夷陵之战中阵亡了。等到公元228年,丞相诸葛亮开始北伐中原时,蜀汉确实没有多少合适的人才了。
于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马谡,显然成为了不能浪费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即使马谡这个人存在“言过其实”的一面,但是,因为北伐中原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自然需要将马谡带在身边,并让他发挥自己的重用。
三
就第三点来说,诸葛亮重用马谡,也有个人情感上的因素,甚至有将马谡培养为继承人的打算。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和马谡经常在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可以从白天一直讨论到晚上,这足以说明两人志同意合,关系亲近了。
对于诸葛亮和马谡来说,虽然不是父子,却是情同父子。马谡的兄长马良与诸葛亮称兄道弟,早已经是生死兄弟。而马良在公元222年去世后,诸葛亮自然对马谡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因此,马谡临死之前给诸葛亮的书信中也写道:“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尽管诸葛亮办事一向公正,但是,在重用马谡上,诸葛亮也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理性。
总的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葛亮没有真正认识到马谡的优点和缺点,也即马谡是一个参谋类型的人才,不适合带兵打仗,更不应该让他镇守街亭。所以,第一次北伐中原失利后,诸葛亮主动向后主刘禅承担责任,自贬为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