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鹰城丨他号称“千古第一谋臣”,连诸葛亮都来拜谒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孙书贤
“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帝王之师”“千古第一谋臣”……这是千百年来众多史学家对留侯张良的评价。
乱世之中辅佐明主奇计百出,事业高峰急流勇退隐居乡野。近日,记者来到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探访“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那些事儿。
“孺子可教”拜名师
张店村口牌坊
张店村村口巍峨的牌坊上方,写着“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几个大字,为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所题。村南的马鞍山草木葱茏,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似在诉说着村子曾经的辉煌。
走进红石寨门,来到古朴庄重的张良纪念馆,正堂悬挂的张良布衣画像栩栩如生。据同行的平顶山市张良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董铁中介绍,张良,字子房,战国末年出生于韩国城父(今河南郏县)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两人共任过五代韩国国相。后来,秦国灭了韩国,为报国仇,张良由此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张良带领300家仆,散尽家资寻求勇士刺杀秦始皇,即使弟弟去世都没厚葬。经过谋划,张良找到了大力士阿泰。秦始皇出门巡游,途经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郊)时,阿泰甩出120斤重的大铁锤,却误中秦始皇的副车,刺杀失败。阿泰被擒后不为富贵名利所诱选择自刎,主谋无从查起,这件震惊全国的事件不了了之。
“圯下取履”“孺子可教”两个成语都和张良拜师有关。一天,张良行至村外桥头,一名老翁故意把鞋落于桥下,傲慢地差使张良为其捡鞋。张良替他取了上来,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仰面长笑,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
五日后,张良赶到桥上,却比老人晚到一步。老人再约五日后见,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张良的至诚和隐忍感动了老者,老者送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习,终成文武兼备的一代“智囊”。
入关灭秦建奇功
张良画像
公元前209年,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张良也聚众扯起了反秦的大旗。身单势孤的张良,在率军欲投奔他部途中,与刘邦相见如故,多次献计均被刘邦采纳。于是,张良决定跟从刘邦。
董铁中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攻占颍川。军队抵达南阳郡,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建议刘邦更换旗帜,率兵乘夜抄小路悄悄返回,把宛城重重围住。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吏民,兵不血刃轻取宛城。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张良再献妙计,使峣关守将献关投降。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看到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珍宝异藏,许多人忘乎所以,连刘邦也忍不住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在张良的劝解下,刘邦撤出秦宫,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肃整军队不得扰民,赢得秦民的一致拥戴。
刘邦即位,定都长安后,张良又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徇私行赏的弊端,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不论是暗度陈仓、智斗鸿门,还是帮助吕后之子刘盈保住太子之位,都展现了张良的远见卓识。随着刘邦皇位逐渐稳固,论功行封时,张良却急流勇退,请封与刘邦相遇的留地,随后隐居山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汉初三杰”中,唯有张良真正得以善终。
运筹帷幄受敬仰
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成语“运筹帷幄”即出于此。
在张良故里村史馆中珍藏的红石碑上,有诸葛亮拜留侯碑铭:“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马鞍山顶的张良品箫处遗址
在张良第68世孙、平顶山市张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国胜的引领下,记者一行沿着村中一条水泥路,前往马鞍山。登至马鞍山半山腰,一尊巍峨的白色张良塑像映入眼帘。登至顶峰,只见一块天然形成的红石酷似一把太师椅,上刻“张良品箫处”五个苍劲大字。张国胜说,相传这是当年张良在山上吹箫后亲手所刻。
张国胜告诉记者,据传农历四月初十是张良的生日,每逢这天张店人都要吃喜面、唱大戏、摆山阵、打花棍、磕羊角以示纪念。
此前,张良的出生地一直备受争议,许昌禹州、平顶山郏县、安徽亳州都“据理力争”。随着2006年诸葛亮拜谒留侯张良的石刻碑文在张店村出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30多名专家、学者亲自参与论证,关于张良故里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
张良故里古寨墙遗址
为更好地弘扬张良文化,2013年,平顶山市张良文化研究会在张店村成立,并建成了张良纪念馆。近年来,张良文化得到了跃进式发展,在新任平顶山市张良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伟的带领下,结集出版了张良文化会刊、张良生平业绩彩绘纪念册,拍摄了纪念张良的微电影。董铁中出版的《谋圣张良》等书,为研究张良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正在规划建设的张良文化园,拟建留侯大殿、张姓名人殿、灵霄殿等。董铁中告诉记者,未来五年,张店村将努力建成国内最大的张良文化宣传平台、天下张姓寻根之地、中原独具特色的张良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