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温州“文化”牌?城市体验师用“现代化”眼光提建议

旅游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2022-10-18 18:54

原标题:如何用好温州“文化”牌?城市体验师用“现代化”眼光提建议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文化显现于城市的各个街巷。为了更好地开发温州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文化与城市发展相结合,10月14日,温州市“品质城市·深度体验”第九场活动邀请城市体验师们,前往江心屿、墨池文化街区现场,对历史文化发掘、历史街区打造、文化产业生态等方面建言献策。

江心屿是中国的四大名屿之一,岛上有着东西双塔与江心寺,留下众多诗文古迹。对于温州人来说,江心屿是伫立在瓯江中的“水上明珠”。为了进一步擦亮“诗画孤屿”品牌,让江心屿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的休闲好去处,我市于2019年启动江心屿东园改造提升工程,并于2021年5月全面完工,以全新的姿态向市民开放。而今,江心屿西园也已步入改造建设阶段。

据介绍,江心屿的东屿与西屿在古代是被瓯江分隔开的,在南宋时东西双屿合二为一。1974年以来,温州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对江心屿进行围垦植绿,大大扩展了江心屿的面积。江心屿西园改造提升工程总用地面积35.7万平方米,将打造诗文化交流中心、宋街、云山琼阁、芝径云堤等区块。江心屿还计划在西园南岸重建西园码头,作为今后连接市区的主码头,以码头为轴线打造中心广场,展现现代化风貌。

对于江心屿的改造,专家们纷纷表示认可,同时也提出许多需考量的问题。“西园与东园,如何才能体现出不同?如何利用业态发挥出江心屿的文旅价值?”温州设计集团建筑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陈扬帆认为,江心屿作为温州著名景区,不仅要植入传统文化,也要发挥开放思维,努力与现代融合起来,让江心屿也有“年轻”的一面。西园的建设现在仍在起步阶段,应该需要多调研市民、游客的需求,把握好园区功能的选择、建筑密度的控制,做到“留得住人”。

墨池坊位于温州老城区,西与解放街接壤,东边巷道尽头是墨池公园,东瓯王庙则在墨池公园东入口处的对面。墨池坊内共有7座历史建筑,通过此次墨池-东瓯王庙-县学前改造提升工程,将有5座建筑被改建为合院,更好地进行古建筑保存与展示。此外,墨池公园东入口还将打造新的广场,实现墨池公园和东瓯王庙广场互融互通,让深藏于巷弄中的东瓯王庙对外展现出来,助力墨池坊一带的“历史文脉”焕发新生。

“历史街区的建筑、文化需要通过活化,对外展示出来。”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金子表示,墨池坊的改造需要注意新旧融合的问题,让改造的“新”与历史的“旧”呈现和谐的态势。墨池坊作为历史街区,与居民生活区也十分接近,因此还需要注重建设后期的维护运营、服务管理机制,让文化与民生共同发展。

专家观点

王雪然(温州设计集团建筑工程设计院院长)

“宋园”是江心屿东园中重要的一个文化片区,是向市民呈现历史上宋高宗驻跸江心屿的故事。以目前整个宋园的建造来讲,园林的精致度方面需要进一步打磨,景观的空间层次还需丰富,在细节上需要注意配套设施与环境氛围的协调。

江心屿历史上是两个孤岛,位于东园,随着江沙沉积,逐渐连成一片并“生长”出了如今的西园地块。我认为西园与东园的关系也可以像岛一样“生长”,从再现传统风貌的东园,过渡到新生态的西园,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业态来展现连接与变化,而不是一味地“复制”文化。

陈朔(温州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

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我有三个建议。首先是要提升历史街区的活力。除了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历史街区本身的生命力和活力,如里面所住居民生活水平、区域给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因此街区打造更应该积极考虑由主街面向背街小巷的片区式有机更新的方向去推进。通过整体形象塑造,业态更新,来激活这个区域的活力,真正为居民、游客带来有幸福感和体验感的东西。

其次要加大对历史街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历史街区的改造本身是“奢侈品”,要经过一定的年限之后才能看到效益,因此要加大对历史街区改造的支持,包括政府财政支持、体制支持等,去有序、科学推动街区的改造提升工作。

最后还要做好包括历史街区在内的城市文化项目建设的宣传工作。历史街区的改造不仅仅是政府的工程或少部分人的行为,而是和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我认为要有一个平台去系统化、主题化的宣传我们温州的历史文化相关建设工作,包括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今后会怎么样、哪些是需要老百姓去献计献策的、哪些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监督的,让老百姓能真正的参与到整个工作中来。

来源|温州都市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