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杜甫故里,被誉为“诗歌之乡”,很多游客来此打卡游学

旅游 旅游是紫色的天空 2022-10-19 08:48

原标题:河南巩义杜甫故里,被誉为“诗歌之乡”,很多游客来此打卡游学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最高票答案精炼但颇耐人寻味:“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有机会去河南巩义的杜甫故里探寻一番,去看看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也许人们会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杜甫故里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园区入口建筑为典型的唐代风格,木质结构为主,红墙红门,间以沉稳的灰色和白色,庄重大方。走入大门,宽阔的道路尽头是让人仰视的杜甫雕像,内为木质,外表看起来却是铜像的模样,莫名便有种沧桑感。

生逢盛世,盛极而衰,对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命运来说都是不幸的,但对于一个诗人,却是幸运的。在现实中颠沛流离,所感所伤所想,让杜甫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1400余首诗篇,他与同时代的李白犹如中国诗坛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无人超越。

诗圣堂中,杜甫正襟危坐,久久凝望着这个对他来说遗憾颇多的世界。杜甫所处的时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只能在不断的希望和失望中,不时的流离失所时,写诗表达,为了那个梦中不会破碎的美好山河。

馆中关于杜甫家族的介绍让人惊叹,从西汉、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一直到唐朝杜甫,10个朝代1000年,杜家代代为官,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官宦世家。

走在园中,偶尔风吹来,带来成熟红枣的香味,细问之下才知道,杜甫小时候特别爱吃枣,经常上树打枣。看到爬在树上顽皮的少时杜甫,那个在人们印象里总是愁肠百结的诗人形象瞬间变得有些可爱和生动。

公元712年正月,杜甫出生在笔架山下的这座窑洞里。从杜甫曾祖父赴任巩县县令始,这里陆续建起上院内宅房、花园读书院和下院临街房,形成占地广阔的宅院,杜甫自幼便在这里生活学习,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谁说杜甫没有年轻过呢?因为家境殷实,青年时期的他衣食无忧,也是裘马轻狂,对世界充满幻想的热血青年。他数次外出漫游,骑马打猎挽弓射箭,也曾鲜衣怒马好年华。这一时期,杜甫的诗歌丝毫没有苦涩之意,豪放而自负,明朗而开阔。

杜甫客居长安,一待就是 10 年,虽四处奔走献赋,却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变得贫困,甚至还曾以卖药为生。随着生活经历,他的诗也慢慢向社会现实转向。眼前的杜甫,身穿长服,面容苍老,手握书卷,目视远方,神情中既有人生坎坷的沧桑,又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天宝十载,杜甫经历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唐玄宗钦点,宰相亲试,万人围观,看他一人落笔锦绣文章。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件事,直至晚年还回忆: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只是这荣耀却没有下文,宰相作祟,杜甫仍没有得到为皇帝效忠的机会。

杜甫人生最后两年居无定所,公元770年冬天,因贫病卒于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杜甫的墓地在全国有七八处之多,故里和诞生地却只有河南巩县南瑶湾村。走在园中,总是会去想象,如果能选择,他会不会更愿意长眠在曾经度过了最美好时光的故乡。

杜甫晚年的雕像,黧黑,清削,瘦得让人惊心。头顶的天空一碧万里,阳光似金瓶乍碎,耀眼而犀利。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天空应该也是这样的吧。盛唐不再,诗歌永存。(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