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文旅融合唱劲歌

旅游 河南日报 2022-10-17 13:03

原标题:陕州区:文旅融合唱劲歌

陕州区:文旅融合唱劲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李月军 刘红涛

今年国庆长假,陕州地坑院景区内,陕州锣鼓书声高亢嘹亮,回荡耳畔;精美的剪纸,传承着陕州文化;棒槌起落,在棉布上呈现栩栩如生的花朵,让游客赞不绝口……依托陕塬地形地貌,融入陕州非遗文化要素,装扮了沉淀千年的地坑院落,让其蝶变为“全国知名、河南一流”的龙头景区,这是陕州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

十年来,陕州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依托黄河特色文化,不断加强文旅软实力建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了一曲文旅融合发展的嘹亮凯歌。

探索“文旅+”新路径

十年来,陕州区以打造“文旅康养融合引领区”为目标,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强文旅宣传营销,擦亮文旅品牌。

“文旅+商业”惠民生。陕州区依托矿温泉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了面积8.98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和温塘特色康养足浴一条街,发展180余家温泉旅游快捷酒店、150余家药浴药熏足疗店,带动8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形成覆盖高、中、低消费群体的初级大健康产业链条。

陕州区发挥甘山森林公园生态优势,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建设老年康养院和养老服务中心44家,构建“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文旅+乡村”促振兴。非遗民俗、特色餐饮的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传统民俗、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张汴乡曲村,集明清古村落、黄河古栈道、农耕文化展于一体的王家后乡赵里河村,依托古村古槐古窑洞发展精品民宿的原店镇岔里村……陕州区整合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拓展乡村旅游,涌现出一批“网红打卡地”。

目前,陕州区已打造了文化古迹游线、地坑院民俗文化游、休闲养生度假游和自然山水生态游线路,形成多点开花、串点成线的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2012年以来,陕州区五批先后有6个村落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11个村落被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文旅+红色”传精神。陕州区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该区把王彦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段岩村陕州地委旧址、陕州南川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周总理视察纪念馆、青石沟红色联络站等红色资源,与党史教育、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红色旅游等相结合,整理历史资料,组建宣讲队伍,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机关,开展红色教育系列宣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文旅融合“名”“利”双收

这十年,一批批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蒲剧剧目《孙安动本》赴京展演,展示了蒲剧魅力,实现了陕州蒲剧建国以来进省赴京演出零突破。蒲剧原创剧目《姚崇辞官》《罪孽》分别入选河南省、三门峡市“五个一”工程奖;以该区第一书记为题材创作的现代戏《连翘花开》获得河南文华大奖,同时获得了五项单项奖。这些优秀剧目为文艺创作烙上鲜明的“陕州印记”。

这十年,陕州区列入国家、省、市、区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12项、市级31项、区级101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36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3人、市级93人、区级239人,并有6所省级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

这十年,陕州区连续成功举办四届陕州灯会、四届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多次登上央视直播栏目,引起主流媒体连续报道,带动三产快速发展。组织参与全国文化旅游交易会,集中展示推介陕州文旅产品。选送陕州锣鼓书、剪纸、澄泥砚、十碗席等产品,先后在中国昆明旅交会、第二届进博会、黄河旅游大会上展演。

十年来,陕州文旅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快速增长,发展根基更加深厚,优势更加突出,动力活力更加彰显。陕州文旅,期待下一个非凡十年。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