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面向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如何提高水平,更上一层楼?
10月19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这一主题,中央政法委、“两高两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解答。
■ 中央政法委:
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法治中国建设领域取得了五项重要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规有598件,地方性法规有13000余件,10年来,制定和修订了159部中央党内法规;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了办案一线,一、二审裁判生效后服判息诉率达到了98%;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第一件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要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切实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要以宪法为最高的法律规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
第二件事,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第三件事,严格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确保司法活动的各环节、全过程都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四件事,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 最高法:
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介绍,新时代的10年,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案件数量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到2021年3351.6万件,结案标的额近50万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贺荣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是牢记“国之大者”,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保护,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六稳”“六保”,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用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落实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地制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继续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公正审理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婚姻等涉民生案件,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
四是严格公正司法。继续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纠纷实质性化解,服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时自觉接受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五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在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上下功夫,强化监督制约,把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落实落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最高检:
健全“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新时代检察工作实现了职能重塑、机构重组、机制重构,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高度重视法治理念引领。根据犯罪结构变化,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从严追诉的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充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进社会和谐。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从2012年的69.7%下降至今年前9个月的28.3%,这充分体现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有影响性的正当防卫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着力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通过加强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以能动履职促进诉源治理。最高检汇总分析司法数据、典型案例,围绕校园安全、窨井管理、网络整治以及刚才记者提到的安全生产这样一些问题,发出了第一至八号检察建议,推动治罪与治理有机结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童建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更是期待。今后,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为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 公安部:
将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科技、社会的力量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公安机关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新要求,着力防范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继续集中打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科技、社会的力量,更加注重改革警务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增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创新分量和群众力量,努力实现打击更精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高质,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新的贡献。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许甘露介绍,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中的命案是0.5起。10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近5年来,公安机关推出一系列惠民利企的政策举措,累计为群众节省和减负的成本达到了2200亿元,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 司法部:
公共法律服务着力实现新突破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介绍,司法部将聚焦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进一步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一是加快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行政立法工作将展现新的作为。
二是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快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将开启新的篇章。十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办理了行政复议案件190多万件,案件纠错率平均达到13.6%,推动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提升。
三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刑事执行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推进了监狱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全面排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健全案件办理责任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重拳整治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还推动制定实施了社区矫正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坚持法治为民宗旨,公共法律服务着力实现新的突破。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实体平台57万多个,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服务热线设置了2000多个座席。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