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庆旅行,你一定不会想到最令我难忘的会是一个叫“奉节”的地方。
奉节是什么地方?读过《早发白帝城》的人都不会陌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就在奉节。奉节位于重庆东北部,有“重庆东大门”之说,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无限的名城,古称夔州。
“夔州”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历来是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但同时也因为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的构造,曾多次在历史的长河进行搬迁。
因而,今天的奉节县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过多古迹,尽管会有部分“文物”随着县城搬迁而一并易地。但我们都清楚,历史和文化的遗址永远无法移动,也无法撼动。
但白帝城景区是一个奇迹。三峡蓄水后,白帝岛有大半部分淹没至水下,但最具观赏价值的庙宇、碑刻因位于半山腰上,而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同时“依斗门”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依斗门是什么地方?这对绝大多数外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其名气远不如白帝城那么响亮。但若问奉节人,怕是没有人会不知道它。
甚至有人形容,没有依斗门就没有奉节,有了依斗门才有了奉节厚重的历史文化,才有了“诗城”的美誉。
依斗门俗名大南门,原是瀼西夔州古城五大城门之一,后因三峡水库蓄水,便将城门拆迁并完整移到别处,即在今天的白帝城风景区耀奎塔右侧临江位置。
整座城楼依旧巍峨,“依斗门”三个大字清晰可见。作为“诗城”的奉节,几乎处处都有古今的名人大家所吟诵的诗词歌赋。依斗门也不例外。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杜甫的这一首《秋兴》就与“依斗门”紧密相关。据史载,宋至明中期,奉节以树栅为城,明成化十年,始筑城池,后七次改建。
大南门原刻“纵目”二字,后因怀念杜甫,取其诗《秋兴》中“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改为“依斗门”(据说是由清朝名仕所改)。
历史上,除了杜甫,还有李白等人都走过。古时,这里(原依斗门位置)曾是水上进出奉节的必经之所。不论是商人、小贩还是文人墨客进出奉节都会穿过依斗门。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依斗门码头是多么热闹。
据当地人介绍,码头周边是一家茶馆挨着一家摊档,空气里既有热腾腾的川味佳肴,也有小贩悠长的叫卖声,甚至是有评书、小调、竹琴、金丝板、围鼓等为茶客助兴。
来往客商在此登岸、候船,吃饭,歇息,望着一江的风情,极为陶醉。直至三峡二期工程之前 ,这里依旧热闹,承载了无数老奉节人的回忆。
但随着三峡二期工程的展开,奉节古城不得不易地重建,包括依斗门。这座城门是2002年至2004年复建的,多达1.1万立方米的一块块城门石“原规模、原形制、原工艺”复建在今天的位置上。
与过去一样,穿过城门往下至码头,百来级石梯伸进长江。但人们心里都清楚,一切又怎么可能与过去一样呢?
古今往来,漫漫千年时光里,一切都被淹没,包括那吵吵闹闹的熙攘。很多人说,奉节古城在水下。是的,它确实在水下。可它也在人们的心上。
站在石阶上,望着江水,看着远处停泊的长江游轮、船只,我想奉节古城2300多年的历史底蕴、文化诗情……早已深深融入每一个奉节人的骨血中,并默默影响、传承着世世代代的每一个奉节人,那个繁琐复杂的“夔”字仍是奉节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