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川藏线旅行的朋友,相信对怒江大桥并不陌生。这座桥全长678米,宽15.8米,以其超长的单空跨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自从被投入使用以后,就一直满负荷承担着两岸车辆通行的艰巨任务。而在这座大桥上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规矩:比如禁止拍照,路过大桥旁边的水泥石墩时要鸣笛等。为何怒江大桥会有这样的规矩呢?只因旁边那个已经弃用的水泥石墩中“住着”一个人。
1950年初,11万筑路大军挺进西藏。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开始步入新的时代,而西藏却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人们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为了解放西藏,也为了将现代文明带入西藏,十八军担负起了修筑进藏公路的重任。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先进的修路机器,只能靠人力硬生生地开出一条路来。
在修路的过程中,因为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所以一不小心便会有人员伤亡。负责爆破的小炮班班长张福林,因为在山间作业时被巨石砸中,所以生命陷入垂危状态。当他醒过来,护士要给他打强心针时,他说:“我已经不行了,要给祖国节省一针一药”;正在“老虎嘴”施工的一五七团六连二排,突遇泥石流,9名战士掉入江中,被洪水吞噬;某工兵团八连三排,正在作业时,突然脚下的岩石碎裂,整个排的战士跌入江中……
而在修建怒江大桥时,因为怒江属于天险,所以筑路部队千方百计地渡河都没能成功,扔下去的橡皮艇也多次被激流冲走。最后是战士们把钢丝绳拉过去、架起便桥,绝大多数施工部队才得以到达西岸。而有一位战士就因为连续作业,身体疲劳,不慎掉进了10米高,正在灌注的水泥桥墩中。因为混泥土快速凝固,所以战友们想尽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来,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他被铸进桥墩。
因为当时工期比较赶,所以这位被铸进石墩的战士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怒江驻守部队一代代流传着他的故事,汽车兵们每当开车路过这座桥墩,便会鸣笛,同时点燃一根烟,摇下车窗,投向窗外的峡谷。而每年的明年的清明,守桥士兵们也会通过自己修的小路,来到桥墩旁扫尘、献花,给这位无名英雄敬一个军礼。后来经过多方查证,终于得知这位无名英雄是来自工兵五团的刘纪春,他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得知。在中国伟大复兴的路上,这样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我们在感叹岁月静好的同时,也莫忘了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