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旅游的朋友,大多会去天安门广场附近转一转,恢宏的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建国初期立项的几大地标性,进去参观过的游客无不感叹其宏伟气派的风格。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举办重要活动以及国宴的场所,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1959年的人民大会堂,建国十周年举行的宴会中,大厅的天花板上竟然藏了50个人,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潜伏于房顶之上?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心酸的往事。
十周年国宴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国庆节前夕,党中央决定在刚刚完工不久的人民大会堂内举办庆祝活动,并且邀请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和外交工作人员出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从来没有搞过如此规模庞大的外事活动,所以在宴会期间协调各位来宾的秩序,以及会场的安保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要知道,此次宴会除了庆祝国庆之外,还要展示中国多年以来的建设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是一个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在人民大会堂工作了多年的郑连福这一天收到了领导们的任务,委任他全权安排国宴期间的布置工作。
郑连福原本只是人民大会堂里的一个服务员,他做事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所以被提拔为宴会总管。这样一个从基层做起来的主管,自然是明白宴会安排中的每一项细小工作,所以让他来负责国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接到任务的郑连福,起初还有些受宠若惊,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但是面对组织上领导们的期许眼神,他明白不能辜负党中央对他的信任,所以即使肩上的担子再重,他也要努力扛下来。
郑连福很快就展现出了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对于菜品,他首先询问了与会的各国代表有没有饮食上的顾忌,然后根据各国人员的风俗习惯结合中国特色的饮食餐谱,定制宴会上的菜单。
接着,他与安保部门进行合作,将警戒守卫的岗哨仔细斟酌,因为他不想客人在用餐时还会感受到不自在的气息,所以外紧内松的安保就是郑连福追求的。
安排妥当后,他又带领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进行排练,确保在国宴当天不出任何差错。
突发情况
眼看距离宴会的日子越来越近,郑连福却突然收到了一个令他头大的消息。
北京市公安局刚来通知,建议郑连福换一个地方举行宴会,郑连福感到很不解,自己为这场国宴策划准备了许多时日,如果突然换一个举办地点,那么之前推演的宴会过程需要全部重新安排,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岂不都白费了?
另外,还有一天宴会就要开始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找一个合适的场地,如此重要的国家级外事活动举办地点,说换就换,这难道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公安局的民警看见郑连福马上就要发火了,连忙上前解释。原来他们前几日对宴会厅内外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房顶天花板使用的木材过多,而下方吊灯的电线就杂乱地缠绕在屋顶的木材周围,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郑连福听了这话,不禁陷入了沉思,因为国宴是在晚上举行,不知道要持续到多晚,长时间开着电灯必然有过热的问题,如果引燃了天花板上的木头,不仅会对当天到来的各位来宾产生安全威胁,更会让我国在这场极为重要的外事国宴上丢尽脸面。
而最稳妥的方法,确实如公安局的同志所说,换一个地方举办宴会。可是在时间上真的来不及了,所以郑连福决定利用现有的条件,马上对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内的设施进行完善。
于是,郑连福安排了一批工人连夜为走电线的地方加装了钢管,进一步降低了起火的可能性,随后郑连福又请来消防人员对宴会厅内做了一遍消防安全检查,杜绝任何隐患。
即便如此,公安局的领导们前来验收时,仍然感觉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建国十周年的国宴,容不得半点闪失。
天花板上的秘密
北京公安局一名叫沈渤的同志突然想到一个点子,既然无法彻底断绝起火的可能,那么干脆就安排人手驻守在天花板上,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事已至此,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了,郑连福找来50个人,穿好棉服,在宴会开始之前,让他们站在天花板的吊顶上警戒待命,如果发现火星,立刻用手里的工具将其熄灭。
晚上7点,宴会准时开始,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外交人员乘坐专车来到人民大会堂,从中央的各位领导一同出席了宴会。
酒席间觥筹交错,前来参加国宴的宾客们不会知道,就在他们的头顶有50名维修工在那里随时应对火灾险情。
郑连福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还好经过十几次的排练,宴会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最终宾主尽欢,此次建国十周年的国宴圆满结束。
郑连福终于深深的出了一口气,这几天来,他吃不好也睡不好,经常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担忧,这一来他终于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党中央毛主席等各位领导对这次宴会的安排十分满意,点名表扬了负责安排协调此次宴会的相关人员,当毛主席得知宴会过程中有50人在天花板上随时待命时,不禁感慨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大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小结:
我国国庆十周年宴会所以顺利进行,以郑连福为代表的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功不可没。其实还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隐藏在幕后的工作人员,为了国家建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他们的功绩,我们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