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石桥村纸街。 |
王兴武在制作手工皮纸。 |
工匠们在河里清洗造纸原料。 |
王兴武向游客介绍彩色皮纸制作技艺。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在余安高速公路,凯里至丹寨区间的石桥大桥下,隐藏着一个叫石桥的村庄。石桥村隶属于丹寨县南皋乡,位于丹寨县北部,毗邻凯里市。古法造纸,是石桥村与众不同之处。
古法造纸以构皮树为主要原料,需要历经水沤、浆灰、煮料、漂洗、选料、碓料、打槽、抄纸、晒纸等10多道工序,熟练和掌握全套生产工艺至少要3至10年时间。村民杨金祖从小就学习古法造纸,他一个人一天可以制造500张左右的白皮纸。“老辈人都说石桥村从唐朝中期就开始造纸,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纸是来自唐朝的纸。”杨金祖显得很自豪。
中国历史博物馆有关专家认为,石桥白皮纸和彩色皮纸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杀青》章节记载基本一致。石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兴武介绍,石桥的白皮纸由于水质纯、原料好,全手工制造,工艺细腻、纸质优良,具有柔韧度高、吸水性强、光泽度高、纸面平整等特点,是书画创作的优良纸品。
最让王兴武引以为傲的是石桥村生产的“迎春纸”。“这种纸可以保存1500多年,是古籍修复的最佳用纸,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省博物馆等单位都要到石桥采购纸张。”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福井县越前市和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能生产。
关于这种纸的制作,王兴武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迎春纸特别讲究地理、水文、温度。”这一番话,让人觉得造纸突然成了“时间的秘密”。村里的一个造纸基地——穿洞是迎春纸诞生的地方。“这里冬暖夏凉,冬天最低温度15℃左右,独特的环境造成了能保存1500多年的‘迎春纸’。”
古法造纸带给石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王兴武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近100人,目前,石桥村生产的纸有迎春纸、百年老纸、云秀纸、云龙纸、鲜花草纸、彩色手工纸等16个系列共160余种,用于装修、装饰、包装、绘画、古籍修复等领域。
站在“纸街”一头,抬头可以看见高耸的石桥大桥,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只需几十秒便可穿越这座小村,奔驰的车辆与安静的小村,让一种感叹不请自来:时间好快,快到人们可以过目即忘;时间也好慢,慢到有一些技艺可以穿越千年。这,或许就是“时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