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皇帝一到夏天,就要到避暑山庄去避暑,就连政事也在这里处理。清朝的避暑山庄,就位于当时的热河省(今河北省承德市),因此也叫“热河行宫”、“夏宫”。
避暑山庄建于康熙朝,康熙皇帝对这里很是满意,曾经称赞道:“万几少暇出丹阙,乐山乐水好难歇。”乾隆即位后,又对避暑山庄加以修缮,并在这里留下作品。可以说这里,也见证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康熙建造避暑山庄,仅仅是为了避暑吗?它还有什么作用?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为何康熙要选择,在热河建避暑山庄。我们先来看看热河都具有哪些特点。
其一,环境优美
既然都叫“避暑山庄”了,就说明这里首先要满足“避暑”的需求,怎样才能满足避暑要求呢?一方面自然是天气要适宜,而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要丰富。
热河的气候条件,在《钦定热河志》中有记载:“阴阳向背,爽垲高明,地据最胜,其间灵境天开、气象宏敞。”这里夏天有携带水气的偏南风,所以十分凉爽,可以消除热气。
而自然资源方面,《避暑山庄记》》中记载道:“金山发脉,暖溜分泉;云壑渟泓,石潭青霭。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说明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各种动植物,可谓是聚齐了大自然的美景。所以将热河作为避暑山庄,是个绝佳的选择。
其二,军事重地
热河位于今河北省东北,地理位置是“北压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制天下。”所以康熙才将目光投向这里,“此康熙皇帝之苦心,而其日避暑山庄者,特讳之也。”
所以对于康熙来说,这里不仅是避暑胜地,同样也是军事重地。于是康熙在这里除了修建避暑山庄外,还修建了著名的木兰围场。一方面可以到这里避暑、练兵,另一方面则可以方便北巡,震慑敌人。
其三,民族特色
在康熙朝,虽然清廷已经开始启用汉臣,但满汉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和谐。康熙通过不断完善避暑山庄,试图来增强各民族的依附感。
就好比避暑山庄在修建的时候,康熙就借鉴了汉人的园林文化,使这里不少景点都充满汉族特色的园林之妙。除此之外,避暑山庄还有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比如说“外八庙”。
“外八庙”的溥仁寺具有蒙古特色,安远庙具有新疆特色,普陀宗乘之庙又具有西藏特色。可见康熙有意通过这些建筑风格,来笼络各民族,也代表着他期盼各民族团结的心意。
那么康熙建造避暑山庄,他的目的到底有哪些呢?其实通过对热河特点的了解,我们已经能够窥探一二了。
首先,康熙就是希望到这里舒缓压力,我们都知道,人在比较热的环境下,就容易烦躁。特别是在事情又多,天气还热的时候,不仅人烦躁,工作效率也极低。因此康熙才想找一个既凉爽,又风景优美的地方办公,就像他自己说的:“连岩绝涧四时景,怜我晚年宵旰忧。”
其次,避暑山庄作为行宫,皇帝每年也会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者。这里还有木兰围场,每当外国使者前来,皇帝就会让八旗宗室子弟进行围猎比赛。这样做是为了考察大家的武艺,不过最主要的想法,还是在外国使者面前展示实力。
最后,康熙是希望通过避暑山庄,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所以他在建造避暑山庄的时候,才会参考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后来也确实达到了目的,就比如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渥巴锡率17万人,不远万里想要东归清朝,结果遇到沙俄的阻拦。他们坚持抵抗,最终归来的人仅剩下一半。乾隆深受感动,于是就在避暑山庄,封渥巴锡为“英勇汗”。
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的历史,清朝的嘉庆、咸丰两位皇帝,都是在这里病逝的。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又在这里批准了几个不平等条约。甚至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也是发端于此。
避暑山庄见证了清朝的兴衰,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它也日渐败落。好在如今它已被保护起来,可以继续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参考文献《热河日记》《钦定热河志》《避暑山庄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