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宜居#
粮归仓,鱼满塘,风吹稻浪瓜果香。金秋时节,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夏楼村“风姿绰约”,游客纷至沓来,不想错过这里的“最美时刻”。
到菜地里采摘新鲜的瓜菜,从湖水中钓起鲜蹦的活鱼,在土灶台前体验柴火烹饪,于乡村民俗馆内重拾乡村记忆……夏楼村“生态农庄”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该村从发展滞后村蝶变成“全国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村”。一场持续、全面的生态变革,为村民带来舒适祥和的生活环境,也唤起都市人对乡土文化的美好记忆。
“新农人”:
把“活水”带到绿色田野
返乡,原本并不在胡军的人生计划里,在外做建筑工程20多年,他早有所成。2017年初,因家人离世胡军匆忙回村,夏楼村的凋敝、萧索冲击着他的内心,“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夏楼村却沟渠不通、道路坑洼、农房破旧……”
能不能给家乡谋条出路?这个念头在胡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村内外转了两个多月,他暗下决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家乡“改头换面”。他找到老支书商量:建设田野绿、湖水清、空气好的生态村,唤起更多人的乡土记忆。
乡贤带着方案、资金返乡创业,这让全村上下为之一振。全村180多户积极响应,流转出近千亩土地。之后一年,胡军带着工程队精心打造“金鸡坨生态农庄”——零散沟渠串联成湖,死水变活;“巴掌田”连田成片,稻花飘香;农房集中新建,整饬一新……
“绿色生态不仅是发展理念,也是生活方式。”胡军曾在各地参与建设“美丽乡村”配套项目,他对乡村生态宜居的理解更为直观:既要让农民身心舒畅,也要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浸润在“绿意”之中,整个夏楼村都是“景区”,而文旅发展与乡村生活的“边界”也恰到好处。
“村民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开门则可以泡茶卖冷饮,出售自磨豆腐,推销绿色蔬菜。”胡军说。金鸡坨生态农庄规划了垂钓中心、家风家规文化墙、小吃一条街、儿童嬉水乐园、民俗文化体验馆和汽车旅馆等项目,带动本村200多名劳动力就业。去年以来,村民除领取土地租金外,在农庄务工收入超过500万元。
村干部:
乡村“生态”是个有机整体
得益于金鸡坨生态农庄项目,夏楼村的发展从“原地打转”到“小步快跑”。村民断了“穷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
“如果没有乡贤支持,夏楼村不知还要徘徊多久。”夏楼村党总支书记马建军坦言。如今,全村上下都明确:生态是有机整体,从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到乡村旅游景点打造,再到农业种植养殖,都必须紧扣这个关键。
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夏楼村步履不停。马建军告诉调研组,去年,全村187多户村民置换了原本的危房、旧房,搬入新居,每户加上装修花费10万元左右。如今,漫步夏楼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门前屋后道路平整宽敞,独具特色的房前小院与成片的绿化树木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乡村农居水墨图。
带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夏楼村还在打造新的产业名片。马建军介绍,农科专家调研发现,当地土壤中河沙比重较大,钙、铁、钾等微量元素丰富,属于富营养型细沙质土壤,非常适合荷藕生长。村“两委”决定用好这一生态基础优势,在本村及周边流转出3000亩地,由6个种植大户承包经营,成片种植浅水藕,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浅水藕加工为藕粉、藕茶、藕肠等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我们还想把浅水藕种植与农庄旅游结合起来,引进更多农业项目,做优做强‘金鸡坨’农业品牌。”马建军期待,未来城镇能更好地与乡村贯通,为乡村“引流量”“引资源”。他建议,将村与村、村与镇的优势资源“串珠成链”,助力乡村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为乡村注入更多活力。
“原住民”:
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65岁的石培国没想到,夏楼村能在几年内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晚年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又美好。
“这几年,我们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也来了,夏楼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家乡’。”石培国回忆,6年前的夏楼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大家也缺乏致富渠道,人人都耷拉着脑袋,很没精气神。
“如今不一样了!”石老喜滋滋地说,他和老伴儿总会收拾得格外利索、精神,亮堂干净的屋子敞着大门,随时欢迎游客参观。石培国家熬制的菌菇酱、种的绿色蔬菜总能吸引来往的游客,“城里人特别喜欢这些土特产,回去后还会通过微信让我再邮寄些去。”
在“家门口”创业,石培国老两口每年增收近10万元。手头宽裕后,他们把房子重新装修。“院子里摆了石凳、藤椅,屋内也置办沙发、家具,方便游客来我家吃农家菜。”石培国说。现在,石老还成为村志愿者,每周1—2天上街巡查,指导大家垃圾分类,提醒大家爱护环境,维护村容村貌。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夏楼村打造“生态农庄”的思路,抓住了乡村旅游业的“风口”,建成了绿色共富的样本村。启示有二:一是坚定不移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生态立村,品牌富民,通过创建旅游品牌和生产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致力于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二是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乡贤才干。积极吸引与响应支持各路乡贤回乡创业就业,干部与村民“拧成一股绳”,共商家乡发展大计,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