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构建区域交通枢纽,让山水之旅更便捷
桂阳公路旅游大通道。(摄于2017年7月)
桂三高速龙胜段。(通讯员潘志祥摄于9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修高速、建高铁、通航路,为桂林的交通发展随之按下快进键:“县县通高速,一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格局基本实现;高铁从无到有,创造多个广西区内第一;桂林航空建设也在快马加鞭……这些成绩,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精彩镜头:
10月8日,冯志炜结束探亲假,准备从老家桂林返回上海工作。吃过午饭,冯志炜来到桂林北火车站准备乘坐高铁启程。
虽然排队检票的乘客较多,但冯志炜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如今,只需要在闸机上刷一下身份证,闸门随即开启,整个过程快则几秒钟。上车后,冯志炜将旅行包放上行李架,调整了一下靠背,舒服地倚靠在座椅上。12时01分,这趟G1502次高铁列车准时发车。
在动车上,冯志炜悠闲地看了一下午电视剧,当晚就抵达了上海。早上还在桂林嗦米粉,晚上就回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出租屋吃到了上海葱油面。回忆起这几年的探亲经历,他很是感慨:“通了高铁之后,现在探亲再也不用提着一堆泡面提前好几天出发了。”
当天出发,当天抵达,这俨然成为桂林市民对出远门的普遍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圆了梦寐以求的“高铁梦”,高速公路和航空业飞速发展……随着立体化交通格局的不断形成,桂林也正向“交通枢纽”城市大步迈进。
精彩回眸:
从无到有 桂林跨入“高铁时代”
2013年12月28日12时15分,广西正式运营的首趟高铁列车自桂林开往北京,桂林成为广西首个通达高铁的城市,桂林也从此驶入了“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的来临,让桂林市民的生活迅速延伸到了另一个城市,更改变了桂林的发展轨迹。在此之后,桂林成为广西区内动车、跨省动车开行最早、数量最多的城市。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中国高铁东西向与南北向两条重要线路在桂林交叉,这一变化让无数个桂林市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在高铁开通之前,湘桂铁路是途经桂林的唯一一条铁路线,作为基础交通工具的铁路运输在通道能力和客车开行对数方面都相对有限,而且普客列车运行时间长,当时的火车卧铺是在外打拼的桂林游子最熟悉的记忆。
“高铁开通前,每天只有一趟火车去广东,而且都是晚上的车,到达目的地已经是第二天了。”家住恭城的陆女士回忆,早些年她在广州打工时,每次都要熬夜坐火车,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路上奔波许久。“高铁开通以后,现在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深圳,恭城还建成了高铁站,出行更加方便了。”
桂林的高铁发展之路并未止步于此。在市委、市政府的多方协调下,2017年3月24日,桂林动车所正式启用。桂林成为全国除省会城市之外,第一个拥有动车所的地级市,由桂林始发的动车组大幅增加,桂林作为高铁枢纽城市的地位更加凸显。这也同时标志着广西高铁枢纽从“南宁一点核心”,向“南宁、桂林两点并重”转变,标志着桂林成为广西高铁双枢纽之一,为优化动车开行结构、提升高铁运输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今,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经停桂林,日均发送旅客约3.48万人次,高铁的便捷和快速让市民印象深刻。
时至今日,桂林高铁运营里程达420公里,在广西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占广西高铁通车总里程近四分之一,是全国少有的“一市九站两高铁”地级市。不光排名靠前,桂林高铁还形成了以桂林为“一个中心”,直接连接“两北”(北京和北部湾经济区)、“三南”(中南、华南、西南)、“四省会(首府)”(广州、长沙、贵阳、南宁),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便捷立体交通枢纽新格局。而桂林作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也日益凸显,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功入选自治区第一批交通强区建设试点单位。
桂林西站。(摄于2016年)
开枝散叶
高速路、通村路纵横交错
十年前,桂林的高速公路仅有桂柳、桂梧、全兴三条,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只有320多公里。而近十年来,桂林高速公路快速发展,路网建设掀起了一个个高潮。
2013年2月9日,桂兴高速建成试运行,开启了桂林高速公路建设的加速模式;2015年12月,灌阳至全州凤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桂林市增添了一条出省大通道,同时也结束了灌阳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灌阳至桂林市区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半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2017年10月,桂林至柳州三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龙胜各族自治县不通高速的历史;2017年12月,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资源县融入了大桂林旅游圈;2019年7月,阳朔县至柳州鹿寨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荔浦市人民也迎来了盼望已久的高速公路……截至2021年底,桂林公路总里程达到1.69万公里,公路密度达61公里/百平方公里,共建成8个高速公路项目,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从市区到龙胜,以前走321国道,现在可以上高速,出行体验完全不一样。”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居民蒙树梅说,过去,从市区前往龙胜要走很多盘山公路,弯急、弯多、坡陡,期间还有临水临崖的路段,一趟下来两个小时左右,要是赶上雨雪天气行车还要困难不少。而自从桂三高速开通后,市区到龙胜的车程只需一个小时左右,比走国道节省了一半时间。
如果说东西南北齐发的高速公路网如人的动脉一般伸向桂林各县市乡镇,那么乡镇、农村公路则是进一步实现“血液”流通的毛细血管。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桂林市已完成桂阳文化旅游大道等一批国省道建设改造项目,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74%;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万公里,全市134个乡镇已有132个通二级(或三级)公路,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率达到98.5%;恭城客运站和汽车客运南站等场站建成启用,乡镇场站覆盖率达57.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不仅村村修通了水泥路,还完成窄路加宽工程75个290公里,处置完成隐患公路1489个3816公里,累计打造景观路230条1779公里,建成连通自然村(屯)等村际联网路3189公里,农村公路项目实现质量监督全覆盖,全市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车率均达100%,桂林“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经验也成为全区典范。
一飞冲天
空港枢纽飞得更高更远
长期在北京生活的桂林小伙黄炜是“90后”,也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常客。从2012年第一次乘坐飞机到哈尔滨上学,到现在博士毕业留居北京工作,他每年都要乘坐飞机往返两地,他对两江机场的变化也是感慨万分,“每年回来都能明显感觉到比之前更好了。”
桂林机场与航空业的发展也确实称得上日新月异、亮点频出。
2013年10月26日,桂林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正式批复;2015年7月,桂林成为全国地级市第一个、中国第九个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航空口岸;2016年6月,桂林航空公司正式运营,桂林航空是国内首家以地级城市命名并作为主运营基地的航空公司,带有桂林山水美景彩绘图案的“桂林号”飞机首次飞上蓝天;2018年9月,新建10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11月,自治区决定支持提升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航空港……这一切都彰显着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实干精神,也凝聚着桂林对未来发展的宏图大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不仅要实现腾飞,还要飞得更高更远。
这其中,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的扩建工程十分令人瞩目。2018年9月30日,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T2航站楼设有4个值机岛和22条安检通道,是原T1航站楼的一倍多,能同时满足每小时4000人次的进出港需求。在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两江机场可满足年起降10.12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的需要。
组建桂林航空旅游集团也提上了桂林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桂林航空旅游集团从合作战略提出,到“桂林号”首飞,仅用了两年时间。2016年6月,桂林航空开航纪念班正式起飞,如今,全国多地机场都能看到机身喷绘了象鼻山、日月双塔、漓江等山水景观以及“桂林号”标识的飞机起落。截至目前,桂林航空飞机规模稳步扩大至11架,累计开通航线140多条,通航城市70多座,形成以桂林为中心辐射全国众多城市的航线网络。
精彩展望: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至关重要。
未来,我市将立足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完善铁路、公路和航空优势,补齐水运短板,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重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000多个,建成桂林至柳城、灌阳至平乐、桂林至钟山、龙胜至峒中等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和灌阳洞井至灵川潮田、富川至平乐等一批国省干线项目,推进通往3A级及以上景区的旅游专项公路建设,实现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新增公路里程300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力争突破1300公里。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湘桂运河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计划到2025年,桂林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将迈上新台阶,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明显提升,依托重大工程,创建交通强国试点,提供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初步实现全市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市地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速铁路、60分钟到机场。中心城区至综合客运枢纽3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综合客运枢纽之间公共交通转换时间不超过1小时。初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支撑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