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大美的湖畔明珠
周末晚上,我慕名来到了白龟湖畔,只见湖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地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轻柔地为白龟湖披上了银纱,湖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湖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湖绕过水中小亭。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满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月使得世界变得精致,也使世界变得朦胧。湖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这月,这花 ,这水,构成了这夏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湖,这花,这夜。
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湖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
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湖,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湖水一般。
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
那是谁家的一叶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儿是否正在牵挂徘徊在月光下同样无眠的她?月将似水的光挥洒在楼台上,更添了些许的离愁,些许的无奈,些许的落寞。愁绪如同偷偷溜进窗棱的月光般挥之不去。门上垂下的珠帘遮住了屋里垂泪的人儿,却遮盖不了弥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处都有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转眼间,却已是时过境迁,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无奈。苏东坡说:“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沐浴在共同的月光下,心中彼此挂念着,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鸿雁传书的故事毕竟只是传说,鸟儿怎能传递这神圣的相思之情呢?
舟中的游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归去的故乡呢?梦里回乡千百次,蓦然惊起,依旧身在关山外。问那默默远去的湖水,是否能为人们传递相思之情呢?脉脉湖水默默无言。
湖水亘古不变的远远流去,带走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春已尽,落花纷纷,赴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仿佛要回归般坚决。有些伤感,这湖,这花,这月,都要逝去了。这夜,也会消逝的。“不,不会的!”有个坚决的声音说:“他们是永恒的,你忘了吗?”是啊,永恒的。我默念到。
前面是一条无尽的路,我义无反顾地踏上去,带着满腔的感动和希望。 我相信,路的尽头,会有我的情感的归属。
我行我的湖滨路,我牵我的缤纷云、苍翠绿。应国的古人何所在?大自然才是永垂,才是不朽。请看,乡路崎岖蜿蜒,一路绿,一路香,一路鸟语,一路人欢。在这白龟湖边的密林中,人们尽情吮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最鲜美的景致。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人世的喧哗,人世的尘埃,人世的角逐,人世的欺诈,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啊!一切来于大自然,一切又必然最终归宿于大自然。世态的纷繁,我们又何必再去计较呢?!
我实在不愿匆匆离开这夏夜的白龟湖、夏的丛林。于是,我在这里缓缓行,去憧憬一个美,去享受一个美。我似乎感觉到丑陋、角逐、欺诈、尘埃,在这里全部消失了。在茵茵的草坪上,是朝气勃勃的小伙子;在缤纷的花丛中,是俏艳的姑娘们。他们爱这水,爱这林,爱这花,爱这云。他们与花争艳。
我羡慕他们,我在这里获得了慰藉:大自然给了我自我,使我获得了一个纯真的心爱。我甚至想再活100年,尽情享受这美妙的人生。
这时,湖畔高楼上的灯已经陆陆续续亮了起来。就像是好几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对我眨眼睛呢!接着,路上的路灯也争相亮了起来,整条路顿时灯火通明,一盏盏灯就像是一只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霓虹灯也亮了起来。这下,整个湖滨路仿佛穿上了件闪亮的新衣服:一盏盏霓虹灯千变万化,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半黄,真是五光十色;还有那变幻无穷的形状,又像彩虹,又像鲜花,这是那衣服上美丽的花纹。一条条路,一片金光,像是一条条彩带。高楼顶上的灯光好像是闪闪烁烁的宝石,装饰着衣服。
忽然,眼前一片亮光,令人迫不及待的想抬头看个究竟。啊!原来是市政大厦前的12个塔灯发出了绚丽夺目的彩光!在黑夜的衬托下,12座塔灯上下全都发出彩色的光芒,黑夜就好像变成了白天,一个个小灯泡像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一旁的文化艺术中心,放出的光芒简直是冲破了云霄,亮得让我都睁不开眼了。放眼望去,这里一片绿光,那里又像有一片云彩在舞动,再前面又像天上的银河到了地上,堆成了一条发光的丝带。夜晚的灯光真是变幻莫测,五彩缤纷,让人深深陶醉在了其中。
平顶山市新城区景观亮化工程项目东起西干渠,西至经九路,北至长安大道,南至白龟湖沙岛,总计96万平方米。项目包括生态公园、湖滨东路、湖滨公园东段、湖滨公园中段、湖滨公园西段、沙岛和湿地公园鹭栖湾广场夜景照明等8个亮化子工程。
此时此刻,新城区一片辉煌。市政大厦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五光十色。耀眼夺目。东部的平顶山学院和北部的河南城建学院组成的大学城,灯火通明,成了不夜城。
在一处露天舞台,一群人正在自唱自乐,唱、念、做、打,样样在行,艺术形式如春兰秋菊,各擅其长。这些节目如春风吹面,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的时代美感,唤起人们对这些古老民间艺术的兴致。演员说唱兼有,风格迥异,有的演员轻松移步,表演自如,眼神、唱腔、响板同时做起,韵律谐美,字字传神,令人拍手叫绝。整个演出,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意趣横生的活泼节奏;既有粗犷、奔放、高亢的朝气,又有委婉、动情的优美旋律,丰富多彩、人才辈出,如朵朵奇葩,清香悠远,拂人心脾,令人心醉,流连忘返……啊!湖滨公园,古风,美韵,碧波,神彩,永留心中……
月光如水,银粉如泻。新城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如梦如幻。天上圆圆月,湖中月圆圆。只见夜色笼罩下的新城区,像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蒙着水雾织成的薄纱,正在酣睡之中。星星在无际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市政大厦身后的祥云公园,前面的文化公园、生态公园、湖滨公园、芦苇公园、龙头广场,游人如织,那潺潺流动的湖水,那发散着馨香气味的月季、夹竹桃,那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显得分外迷人,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那新建的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灯光闪灼,层叠纵贯,就像美人头上的金钗银细,玉翠珍珠。被霓虹灯照得闪光发亮的市政大厦的倒影也映在了湖水中,明月当空,万家灯火,如海市蜃楼。湖里湖外,交相辉映,灯光的倒影,像白色绣球花,似红色宫灯,在湖水中摇曳不定。
夜深了,行人极少,车辆绝迹,只见微微的波光一闪一闪。极像美人睡梦中的一呼一吸,或者是她天真甜美的浅浅一笑。夜晚的新城区啊,你多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那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啊!
我在沉思,我在遐想:古老鹰城的土、苦、卤习气在新城区不见了,天与地之间突然变了,变得满天是星,遍地是灯。那灯、那星从我头顶脚下,依次延伸,直连到天边,溶在一起,使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哪是地下的灯?这新城区的灯好像悬在半空的星,伴着新城区上空的星和地上的灯,把整个新城区映照得犹如一座光怪陆离的水晶宫。
蕴海国际饭店的外貌虽然没有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那样五颜六色。它的外表是那样的淳朴。但是它的内部是非常豪华的五星级饭店和写字楼,院内古木参天,灯火辉煌。
好圆好丰满的月啊!远处还有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更给这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意。
沿着湖滨路,我漫无目的地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烘托着充满温馨静谧的夜。我也置身在这月光之海中了。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月华浸染着整个大地,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世界完全笼罩在圣洁的气氛里。我的感官模糊了,心灵也在这圣洁中升华了。
我不觉已来到一个荷塘前,荷塘很大,荷塘周围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山石,在月光的洗涤下,更加情趣盎然,如画一般。几篷睡莲,正在开花,丛丛荷叶,露出水面,被湖面上五颜六色的球形灯映照得分外娇美。月儿映在墨绿色的池底,被水一洗,显得分外明澈、高远,就像蒙娜丽莎迷人般的眼睛一样令人心驰神往。一阵轻风拂过,在平静的湖水上划出了一道浅淡的波痕,湖水微微漾起,轻轻吻着山石,发出了轻轻的金属般的撞击声,在宁静的夜中显得分外的轻悠……
湖四周,大朵大朵的夹竹桃沐浴在月光里,被风儿吹得在睡梦中也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转过荷塘,我坐在蘑菇亭下。抬起头来,仰望着无穷的苍穹和那苍穹中的明月。思绪便如脱缰的野马飞驰在无际的原野——这纯洁的月光啊!我今夜终于体会到了你博大的自然气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远在异地的朋友啊,此时也一定会在这美丽的夜里,遥望这月儿吧!
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散,仿佛已融化在了浩瀚的宇宙之中……
乡情·乡音·乡风·乡韵
2012年5月30日上午,我慕名参观了刚刚竣工开馆的平顶山博物馆。
给鹰城的史籍装订成册,给鹰城的文物安一个稳定的家,给散落在民间的鹰城传说故事经过精心加工梳理,给鹰城文明一条明亮清晰的线索,给鹰城文化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给鹰城人民一个追古抚今、展望未来的载体,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
平顶山博物馆是艺术的殿堂,人民的家园。这里处处溢满了乡情,乡音,乡风,乡韵。
南望平西湖,北依大香山,风景秀美,气度悠长。平顶山博物馆于2006年11月立项,历时6年精心筹备,在全国重视文化建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
2012年5月15日,平顶山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馆迎客,与市民正式见面。
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据馆长张水木介绍,平顶山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平顶山市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是群众领略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人文殿堂,也是平顶山市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馆藏文物数量大、级别高、精品多,以“博存精藏、宽研深究、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民生”为理念,在研究、诠释、推介平顶山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将担负起重要职责。
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千年风雨的鹰城先民对话,与光彩熠熠享誉神州的鹰城文化对话,与在记忆中已经逐渐模糊的犁耙镰耱对话。
笔者由平顶山博物馆东门进入,感悟其博大精深。
一层、二层是以鹰城文化历史为背景的平顶山市文物陈列展览区域,分为四个展厅,分别是一层南侧的一号展厅《山下故原》展厅、北侧的二号展厅为《应国印象》展厅,二层北侧的三号展厅为《楚汉文明》展厅、南侧的四号展厅为《唐宋遗韵》展厅。
在《山下故原》展厅里,平顶山历史沿革的图版、石核、石磨盘、石磨棒、石镰等实物向我们讲述了大约10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光辉创造。汝州张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连续发现,使华夏文明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孕育着,终于,文明的萌芽破土而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诞生了。这也构成了我们平顶山史前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基本内涵。
走过《山下故原》展厅,笔者辗转一层北侧的《应国印象》展厅,亲身感受到了古应国文明的传奇,了解了平顶山别称“鹰城”的来由。此厅尤其值得一看,它展示着镇馆之宝——玉鹰。这是1986年在应国墓地1号墓出土的一件鹰形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此玉呈青白色,温润透明,玉鹰整体作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了一个穿孔,用以系绳佩戴,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玉鹰的出土揭示了应国先民是以鹰为图腾的氏族,而在古文字中,应国的“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故平顶山别称为“鹰城”。
步入二层北侧三号展厅,是《楚汉文明》展厅。从春秋初年起,楚国从江汉之地进发,走上了问鼎中原的强盛之路,应国以及周文化范畴的汉淮诸国,均为其所灭。在展厅内,无论是父城故城、叶邑故城的图版,还是多媒体正在讲述的孔子、叶公、墨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抑或束腰垂鳞纹升鼎、跽坐铜人、编钟等精美文物和可考证的考古史料,都能印映出这段历史的璀璨辉煌。
进入四号展厅的《唐宋遗韵》展厅,一股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是名窑名瓷的“圣地”。目前,平顶山市共发现唐、宋、金、元时期各类窑口100多处,其中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官窑是平顶山市的典型代表。在此,可以让人一饱眼福。
七千年前,当裴李岗上燃起了第一颗火种,平顶山这片沃土就开始孕育文明的种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片古应国故地走过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岁月后,被封存在这平西湖湖底,终归宁静。
穿越时空隧道,平西湖畔崛起了一座新城。了解这片故土,热爱我们的家乡,建设我们的家园,回顾昨天的历史,知晓今天的成就,还要了解平顶山的未来规划,感知它的厚积薄发,笔者来到了平顶山博物馆三、四层的《“生态鹰城,和谐家园”——平顶山城市规划展示馆》。几位操着宝丰乡音的观众,正在城市规划模型边寻找自己家乡的位置。其中一位观众指着宝丰净肠河边的一片建筑说:“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我们的家就在这里!我们以后也成了大城市新区人了!”
笔者看到,三层为《印象平顶山》、《记忆平顶山》、《辉煌平顶山》、《规划平顶山》和《发展平顶山》五个展区,四层是《解读平顶山》、《和谐平顶山》两个展区。笔者在现场发现,展馆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将数字沙盘、3D影院、VR自驾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规划展示馆。我登上了vr自驾车,骑的越快,风景走的就越快,沿湖风光尽收眼底:
湖滨路旁美人发丝一样的翠柳,在微风吹拂下,悠悠扬扬,婀娜多姿;湖滨公园里曲径虹桥,芳草如茵。这里水连水,湖套湖,花坛相牵,竹林相连,那一片片碧绿澄澈的湖水,汪洋恣肆,分外迷人,正是凭着她雄奇而又秀美的姿势,才衬出了新城区高楼的挺拔和天空的高远。那一朵朵翱翔的白云,那一株株苍翠欲滴的松柏,那一簇簇鲜艳飘香的奇花,掉在湛蓝的湖水里,留下了深沉而又缥缈的痕迹,绵延十余里的湖滨路沿平西湖长堤,开满了清雅高洁、缤纷烂漫的各种鲜花,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紫的,五光十色,有的似彩带飞舞,纤细窈窕;有的似圆珠合抱,雍容大方;有的如龙爪挺伸,娇艳潇洒;有的似细丝散发,情态飘逸;还有的似圆盘平托,丰腴饱满……这里的鲜花花容端丽,美不胜收;花色以鲜艳、明朗、清晰为贵,黄如蜜,黑如墨,白似璧玉,绿似翡翠。花瓣有平瓣、匙瓣和管瓣三大类,每类花瓣又有内曲、外卷、成环、成珠、龙爪、毛刺等变化,真是千姿百态,灿烂夺目。无怪乎人们赏花时,把花的这些优美的姿容,再配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名称,把花的自然美和文学艺术揉合一体,更显花之高雅。鲜花——把大自然的无限情趣带给人们,把清雅高洁的铮铮骨气留给人间,怎能不令人陶醉而诗兴大发呢?
眼前的生态公园、龙头广场、芦苇公园、桃花岛、华山半岛、森林半岛,这里是多么迷人的去处啊!沿着长堤,一汪都是深蓝色的流水,有时被绿树掩映得幽深深的,泛出了暗沉沉的光!有时从一排柳树顶端泻下的日光,又将她照成柔嫩的绿色。瞧这波光粼粼,淡淡辉映,像是谁在调色板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
在森林半岛,亭台长廊,小桥流水,这里春天牡丹怒放,炎夏荷花盛开,仲秋金桂飘香,隆冬山茶吐艳。曲桥下,无数尾红鱼在鱼乐国中嬉戏。游人抛撒饼饵,红鱼穿梭,游乐争食,鱼浮水面,一片金红。红鱼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 品,色彩鲜艳,体态轻盈,花斑文采美丽。这儿的风景,可以丰富诗人的诗思,激动画家的手笔,开阔游人的胸怀,使人们获得高雅的美感和快慰。
新城区的山,青秀如诗,翩翩起舞;平西湖清醇似酒,汩汩欢笑;岸边绿叶沾襟,飞岚滴翠。绿色的新城区像进入芳龄的少女一样,不仅美在装束、容貌,而且美在质地,美在骨子里。她是那种清新明丽的美,温柔婉妁的美,充满生命与青春活力的少女的美,她抖擞着翠色的新衣,激溅着绿色的浪花,凝成了碧绿的妆镜,以风姿绰约的神韵,饱含热情地笑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
新城区的决策者和管委会一班人为打造绿色新城横刀跃马,数年如一日,在这里播下绿色的种子,把一腔热血倾注在这片热土上,用他们那一双双结满老茧的大手叩开了这神奇的绿色大门,使“杨柳岸晓风残月” 和“大江东去”编织出了新城区的径径纬纬。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跳动着他们绿色的音符,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他们的血水和汗水。步入新城区,走进这绿色的画廊,踏响青春的旋律,一步一行闪光的诗句,一步一个历史的回声!
从决策者拍板定案,建设新城区那一刻起,这片热土就承载着鹰城人民的期望。勤劳智慧的鹰城人民期盼着有一个舒心优美、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更渴望有一个引以骄傲的、叫得响的城市品牌。而且,中部崛起、中原崛起,平顶山“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领军中原城市群腾飞,都需要拓展崭新的空间。开发建设新城区成为必然的选择,也成为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工业新城”的必由之路。
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和希望同在。新城区人用新思路、大手笔,用大气魄、高起点、快速度、大跨度、跳跃式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在新城区这个平顶山改革开放的“窗口”、“前沿”、“桥头堡”位置,以超常规的战略战术,打攻坚战,展现着新城区人的雄风英姿。
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城区已是雪松翠柏,傲然挺拔,花坛相牵,犹如珠串玉联,湖、桥、路相映成趣,柳搓金缕,花舞倩影,碧波粼粼,扁舟浮摇,亭台楼阁,依地就势,参差交系,喷泉吐银柱,金鱼布方阵,孔雀开屏,令人心旷神怡。那湖水散发出清新湿润的气息,小桥、碧波、垂柳、鲜花,和谐地构成了典雅的词境和诗意……
如今的新城区,但见满眼的绿色——公园内、湖水边、道路旁、楼宇间……灌木、花卉、乔木主宰着空间。
“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化、青山葱郁、碧水蓝天”的环境建设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新城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游玩。湖滨路花木摇曳,路两侧绿草如茵,平西湖烟波浩渺。城边有湖,湖傍秀岭,湖山一色,城湖相映。在市政大厦后边的山上,绿树成荫,百鸟欢歌,道路光滑明亮。正行间,忽然几只红翎小鸟儿飞落下来,捉在手里看时,竟是一片筋脉醉透的红叶。细品这满山绚丽的叶色,与之相比,香山红叶太单一,南岭青松太娇嫩,许是造化钟情于此山,调尽了五颜六色,把她打扮得如此丰美诱人。想那南方山多娟秀如画,北方山多雄奇险峻,这里却是秀峰峻岭参差交错,将南方山的妩媚和北方山的膘悍溶为一体,不失为天下奇境。只因它的“隔断红尘千百载”,才落得“白云枫叶两悠悠”。这里是一个五色烂漫的世界:那相互攀附掩映、高低错落的林木中,三角枫、五角枫、黄栌,还有那枝叶艳丽、壮似凤凰羽翎,被称之为“凤尾”的稀有树种,叶片都好似被多情的风儿吻醉一般,露出了豪华的金红、热烈的火红、娇羞的绯红、冷逸的绛红。还有胭脂红、桔红、浅红……真是千朱万赤。
做足山水文章,构筑绿色体系。这是新城区开发建设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城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魅力所在。新城区构筑了网络化、系统化景观格局,将生态廊道、景观带、公园、广场、游园和山、城、湖有机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园林绿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新城区的绿化,站在了新的高度,吸取了园林绿化精华,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注重规划的合理性,突出了绿草如茵、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三层展示了平顶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平顶山内外八景、煤炭发展史、古建筑遗址、老建筑……讲述了平顶山的成就与辉煌,也对平顶山积极构筑的“一核、三组、三卫”的点轴空间格局、湛河与沙河规划、新城区规划模型等有着详细的介绍和展示。四层重点介绍了平顶山市的各项专项规划、区县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城市规划陈列区域让每一位参观者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一时间,新的平顶山仿若跃然纸上,令人憧憬无限。
建立平顶山博物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平顶山博物馆涵盖文物陈列馆和城市规划馆,更是别具匠心。
博物馆里藏着历史记忆,它不该是沉默不语的,而需要人们去解读。徜徉其中,我们所见到的不应是一个个罗列的静物,而应该是一段段生动的故事。
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通过陈列、展出、宣传的藏品,接受文化和文明的熏陶和洗礼。它是心灵的向往、智慧的追求,是让人安静和虔诚的地方,是浮躁与轻狂的过滤器,是文化知识的储藏室,更是物化的精神圣殿。平顶山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场所,还能成为了人们的一方文化补习地。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规划展示馆不仅有利于市民参观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更有利于向广大宾客介绍平顶山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情况,树立平顶山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让市民了解城市规划,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城市规划展示馆也将成为平顶山加强对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沟通的重要窗口。这里的保洁员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把上上下下打扫得光洁明亮,一尘不染。
我认为,平顶山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馆藏文物3万多件,展出文物2107件。尤其是 惊世出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 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因丰富神秘的彩陶文化而辉映史册。平顶山博物馆第一展厅就存放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鹳鱼石斧图陶缸,由于极为珍贵,它的真品目前被国家博物馆所珍藏。
那是 1978年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果园里,几个社员正在翻土,没想到几镢头下去,竟掘出了一批仰韶时期的陶器。鹳鱼石斧图陶缸就在这批出土的彩陶内。鹳鱼石斧图画面纵37厘米,横44厘米。右边画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支撑地面的水鸟。水鸟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现代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作诗赞叹:“渔父彩陶五千年,技法出土绝世妍。堪堪文字初得见,数目联翩已可诠。”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彩陶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普遍发现的艺术遗存,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仰韶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鹳鱼石斧图就是我国最早的、最大的一幅绘画。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规定64件文物永久不能出国(境)展览,这件鹳鱼石斧图陶缸被列为第二位。
在这里,还有一件镇馆之宝:白玉线雕鹰。那是 1986年,在应国墓地一号墓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鹰形玉佩。这件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青白色,温润透明,玉鹰整体作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用以系绳佩戴,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玉鹰头顶有一小块红色斑点,据讲解员介绍:“在古代玉器的加工过程中,工匠利用玉料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瑕疵,因形就势将其设计成动物的某一部位,借以画龙点睛,这是一种'俏色'的雕刻方法。这块斑点,正是这种琢玉技法的娴熟运用,为玉鹰的灵动神韵更增加了几分生动。红色的斑点正点映在玉鹰的头部,正所谓鸿运当头。”据了解,当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郝本性先生向市政府建议,古时“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可将此玉鹰作平顶山市的市徽标志,此后,我们脚下这片古应国的故地,别名就称为鹰城。
应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建国。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应国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水经注·水》说:“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历史上的古应国都城和阳镇所在地是同一个地方,1964年因白龟山水库建成使用,原阳镇迁出后,分为西、东、北三个自然村。原阳镇也就淹没于白龟山水库之中,古应国旧址就在烟波浩渺的白龟山水库中与世隔绝了。值得庆幸的是,应国长期隐于史载,但终于随着阳岭上的应国贵族墓地发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历史的全貌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青铜器文化博大精深,在应国墓地出土的传世铜器中,青铜器精品可以说比比皆是。 那件 匍盉(hé),也称鸭形盉,又称雁形盉。匍盉铭文记载,在周王某年四月戊申这一天,应国外交使者匍结束对邢国的访问活动,邢国国君派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的司使,把一束牝鹿皮制成的披肩、两件围裙、三十斤铜钣赠送给匍。匍将当时价值不菲的铜钣做成这件铜盉以示纪念这份荣誉。平顶山博物馆存放的这件鸭形匍盉,圆形器口开于鸭背中部,口外敞,斜方唇,腹腔呈圆角长方形扁体状。鸭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为盉流。鸭尾部有一个作卷身上扬的龙首形扳手。盖边缘伸出一环形钮、与站在鸭尾上的铜人相连。该盉造型新奇,匠心独运。器体上的龙、牛、鸭、人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妙和谐地分布于器物的适当位置上,是一件将艺术之美与生活气息完美结合的绝妙佳作。
柞伯簋(guǐ),此物圈足喇叭形,支座高举簋体,器形高贵神气,姿态昂扬,颇有赢得比赛后骄傲勇敢的光辉神气。事实上,它的确是一座奖杯。
胙国是周公某一庶子的封地,柞伯是第一代胙国国君的嫡长子,铭文记载,在某年八月庚申日的早晨,周王在宗周举行大射礼。参加射礼的人员被分为两个小组。周王拿出十块红铜作为奖品,说:“小子、小臣!你们要互相尊重,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如果谁射中的靶最多,就拿走这十块红铜。”柞伯技艺超群,射十支箭,都中靶的,周王就赐给他红铜十块,并且又顺便赐给他两件乐器。柞伯就用这些铜材做了这件用来祭祀周公的宝簋,以期永远保存下这份无上的荣耀。作为竞技体育赛事的纪念物,它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迄今出土最早的奖杯。
花口三足洗是段店窑的杰出代表,口沿呈八瓣荷叶状,三足为兽形蹄足。体内和体外施酱黑色釉,体外底露胎。器内有多处窑变后形成的放射状蓝色彩斑。1992年全国文物鉴定小组一行来到我市,堪称瓷器界泰山北斗级的专家耿宝昌在看到此洗的时候,赞不绝口,当即将其定为一级文物。
花瓷腰鼓是唐代流行的乐器之一。此腰鼓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柔和,纹饰奔放,通体漆黑明亮的黑釉与变幻多姿的蓝白色釉斑相互衬托,如云霞飘渺,似水墨浑融,装饰效果很强,堪称传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鲁山窑花瓷腰鼓颇有名气,唐人南卓在《羯鼓录》里有记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个花瓷腰鼓的原件现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鲁山县段店窑位于鲁山县城北的段店村,面积20万平方米。该窑始烧于唐初,延续至元明,经历一千余年,是我省烧制瓷器最长的瓷窑址之一。段店花瓷的蓝斑釉色开启钧、汝釉色之先河,有一母双胞胎的美誉,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博物馆第四展厅还陈设了大量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窑出土的碗、盘、瓶等瓷器。
馆内资料介绍,清凉寺汝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遗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遗址。汝瓷胎质细腻坚硬,釉色清幽润泽,以“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据记载,汝窑烧造时间很短,因此传世极少。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目前传世汝瓷不到百件,2012年在香港拍卖市场上,一件汝瓷拍得2亿港币,足见汝瓷的稀世珍贵。
张公巷窑位于汝州市区,窑址面积12万平方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制瓷场所。已发现有作坊、澄泥池、灰坑等,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有盘、碗、瓶、洗等生活用品及工艺品。所出瓷器胎体较薄,呈灰白色,釉色淡雅、光泽晶莹,有鱼鳞状的开片,具有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为寻找和研究北宋官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平顶山博物馆,还可以了解到平顶山的历史沿革:
至少一百万年前,平顶山境内的汝州、宝丰等地就有人类生活;
新石器时代,这里文化绵延不断,文化遗迹星罗棋布;
殷商时期,居住着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境域属颍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
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晋析颍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南北朝时,因战乱归属不一,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
宋元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
1957年5月,设立平顶山市。
参观完平顶山博物馆,我了解到我们这个城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是的, 这里原来也有一条乡间小路。但那是山风刻出的路,树叶飘飞的路,弯弯扭扭,像遗弃在乱石草莽中的一条草绳。这条路穿过荒草丛生、萤火明灭的乱坟岗子,跟白龟山水库交叉在一起。小路边,一片白茫茫的碱地,枯黄的蒿草在山风中颤栗着,因属于三县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很少有行人敢于穿越。我的思绪没有停留,越过时间的空间,飞向古老的蛮荒时期。山风怒吼,车骑交辙,刀剑撞击,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喊杀的声威。这里,是春秋中期有名的“湛阪之战”的古战场。晋平公元年(公元前557年),晋国的荀偃、栾魇率军进攻楚国,楚国公子格率军和晋军战于湛阪,楚大败。晋军越境进犯方城外围。雄将劲卒,争霸一时,留下尸骸遍野,血骨狼藉,一切又归于沉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无人再来问及。沉寂呵,沉寂了几千年,冬风夏云,雨雪霏霏,白苹衰草。岁岁枯荣,谁人问津??
如果让时针倒转回5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深山野谷之间。这里的农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的中期,平顶山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
亲爱的朋友!来吧!让我们在这里感受乡情,倾听乡音,体味乡风,共享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