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龙亭
在2012年的那次游访中,精卫毫不含糊地问我:“叔叔,洋县距洛阳千山万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时,没有火车,没有高速,全部是低碳出行,自驾11路车,最多也是驾马车。东汉朝廷咋想到封蔡伦为龙亭侯呢?这是贬蔡伦嘛!”
龙亭候蔡伦
一时,我很语塞,有些封喉。不过,我还是给了她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怎么会呢?”我说,“中国叫龙亭的地方很多,就像叫纸坊的地方很多一样,开封的龙亭名气最大,但唯独洋县的龙亭份量最重!”
我想,要使东方的家人能够更多地了解龙亭,必须先讲讲开封龙亭。
作为中华文化读本之一的开封,是一个很早就具有城市味道的名字,是一座和宋词伟岸并肩的记忆之城。先后叫过老丘、大梁、东京、汴(biàn)京、汴州、汴梁,简称“汴”。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更名“开封”。此后,历史上曾有8个王朝在此建都,北宋王朝,定都长达168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
雍正十二年(1734),河南总督王世俊为献媚,不惜巨资,在废弃的明朝周王府(朱元璋第五子被封为周王)煤山建“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皇帝是真龙天子,此地遂称“龙亭”。
洋县龙亭,虽算不上有级别,但也是盘龙卧虎之地。
公元前206年,沛公刘邦受封到蜀地汉中郡挂职汉王时,从古长安(不过,这时还不叫长安)出发,一路高举写有“汉”字的旗帜,沿子午道(古蜀道,路线近似现在西汉高速)南行,越中华龙脉秦岭主脊,经今安康市宁陕县沙沟街、石泉县两河镇,至今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再过子午河入今洋县境,向西北绕汉江黄金峡大湾曲,涉金水、酉水,出今龙亭,抵汉中盆地。
以后,他数次携官员巡视到龙亭,筑路修田,设亭通驿,整饬(chì)民俗军纪,呈现出一派王者气象。
沾着巴蜀麻辣味的汉中水土,益发赋予了刘邦豁达率性和智慧强悍的秉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打回关中,称霸中原,一统天下。当地官民勒(lè)石以记,便有“龙亭”之名。龙亭也就有了龙山和大(dài)龙河这些地名。
自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到三国末数百年间,古龙亭及今洋县周边数县,均属益州(一级行政机构,相当省级,或属“中央直辖”)汉中郡成固县(今汉中市城固县前身)。
古汉中郡在很长时期,都是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辖成固、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西城(今安康市汉滨区)、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庸人自扰”成语诞生地)等10多个县,相当现在整个陕南。此外,还囊括了今湖北郧(yún)阳、郧西、竹溪、房县等县区在内的区域。治所起初设南郑,西汉时移治西城,东汉复还旧治。
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分益州,立梁州,各领八郡。最早,梁州辖境很大,除汉中郡,还辖现四川东部和重庆、贵州部分地区。不久,又分汉中郡的安阳县(今安康市汉阴县周边)增黄金县,分成固县的一部分增兴势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兴道县)。自此,另起炉灶,洋县境内才有了“县”的行政设置。
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始置晋昌郡在长乐县(今安康市石泉县)废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在龙亭复置。遂增龙亭县,辖现洋县东和汉中市佛坪县,属梁州晋昌郡③。
洋州知州文同
西魏废帝二年(553),从梁州剥离,在泾洋河口西岸(今汉中市西乡县境内),以洋水为名,设洋州(应属省级),领洋川、怀昌、洋中、丰宁四郡。东与金州(今安康),西与梁州(古汉中)并列。
西魏恭帝元年(554),废晋昌郡,在洋县的母亲河灙河④口置灙城郡、设灙城县(最早的洋县和最早的今洋县城址),龙亭县属梁州灙城郡。
西魏恭帝四年(557),北周闵帝宇文觉废西魏,改灙城郡属洋州。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废龙亭县,并黄金县,属洋州洋川郡,龙亭设县历时半个多世纪。再往后,黄金县也未能保住。
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年(606)洋州裁撤,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再置(仍属省级)。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降洋州为洋川郡(相当地级),十五年(756),郡治移至灙城(今洋县城)。两年后,改郡为州,三置洋州(同为地级。“洋县古称洋州”一说,准确地讲应该从这时算起),先后辖西乡(今汉中市西乡)、洋源(今汉中市镇巴)和在今洋县周边区域设县的黄金、兴道、贞符、怀昌等县。唐德宗(李适【kuò】)兴元元年(784),赐为“望州”。五代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明德元年(934)更名源州。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四置洋州。政区变脸,让人常有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和隔世之感。
唐兴元元年(784),在洋州荣为望州同时,梁州隆升兴元府,元改名兴元路。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兴元路又改称汉中府时,降洋州为洋县,下辖,始有“洋县”一称。此后,洋县多次分一杯羹给别人。南部部分划归西乡,东部部分划归石泉(今安康市石泉县)。清代,又划出东北部地域设宁陕厅(今安康市宁陕县)和佛坪厅(今汉中市佛坪县)。1961年设太白县,再次划出北部的太白河、二郎坝、黄柏塬等地,成为今宝鸡市新成立的太白属地。
“洋”者,盛、新、美也!历次州县更弦,不舍其“洋”。
曾作为古代一级行政区划的古洋州,历经约800余年,几经瘦身,又经多个任上的刺史和知州,最终归于沉寂。600年后的20世纪末,又再次复出,五设洋州。但职级一降再降,仅只以一个镇办单位,归属于县。先叫洋州镇,后叫洋州街道(办事处)。
看来,不是所有的“州”都大,有时也很小。洋州算真正做到了“能上能下”“沉得下去”和“到群众中去”。
伴随历史变幻,龙亭也命途多舛(chuǎn)。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到天宝八年(730~749),在古龙亭县北的灙骆道(古蜀道,现在省道230)上,还出现过一个新面孔的华阳县(后改为贞符县,今洋县华阳镇),属京兆府(西安府前身),近似现在说的“西安后花园”。蹯踞秦岭南麓,与子午道门户的古龙亭对峙。
宋代以后,龙亭改叫龙亭铺。民国29年(1940)与万春铺、槐树关并为万槐镇。1949年改龙杜乡,属龙万区公署驻地,后又改龙亭乡,1984年恢复镇制。龙亭作为乡镇,出席或参加各类公干,总算能与洋州的座牌为邻。
话说回来,开封龙亭得名不足300年,洋县龙亭得名比蔡伦的年代还早300年,是汉家江山“老区”“根据地”。
《诗经》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因汉江而有天汉,因汉中而有汉朝,因汉朝而有汉人。随着一个强大帝国的崛起,威加海内的汉高祖刘邦在古长安首次主持召开全国文化工作会,讨论的主题就是给龙亭加盖封泥,把龙亭所在地区的“汉”字制成中华民族第一印玺(xǐ),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帖,向世界开宣告会、致邀请函,在朋友圈发声、推送。并由此衍生出汉印、汉书、汉字、汉语、汉阙、汉瓦、汉服、汉婚、汉方、汉风、汉族、汉学等词条供全国乃至全球通用,引发了一个时代文化大爆炸。
如果你要在中国大地上溯源,诚然,汉中就是源。
东汉朝廷,特别是倚重蔡伦的邓太后封蔡伦为龙亭侯,足见其良苦用心!汉中远在洛阳数千里之外,要跋山涉水,盘绕古道,翻越巍峨的大秦岭。但这里可以远离宫廷纷扰,充分利用漫山遍野的构树资源(还有龙须草),建更多的纸坊,再把造纸术带到蜀地和大西南、大西北,更远,更远……
汉阙
“龙亭,我来了——”
当时,蔡伦一定这样激动而感慨。
由于蔡伦,龙亭的名字又多了一道光环,镀上了一层鎏金!
(《蔡伦纸话》选编九十二)
(文/沙鹭)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