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是现存明清传统民居最集中的地区,说起此地的名人旧居,不得不提到人称活财神的沈万三,他的故居在老门“里”,现在打开地图仍能看到沈万三故居、聚宝洞、聚宝盆埋藏遗址的定位。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有一只聚宝盆的传说,放进一个银元宝,能生出一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朱元璋下诏命沈万三迁居南京,并征用聚宝盆来建南京城。沈万三并没有聚宝盆,只好以需要择吉日,并斋戒七七四十九天后呈献皇上才灵为由,暗中召集能工巧匠,用黄金钻石打造了一个描绘着吉祥图案的聚宝盆,过了这一关。
在《名山藏》中的这段记载,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渊源,原来沈万三的师父是张三丰:别后复至秦蜀,又游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传道沈万三。后仍入秦,居金台观。至正十九年,张三丰离别金陵时预知沈万三有发配边疆之祸,还叮嘱:“东西王气正旺,今后我们会在西南相会。”
他与大明政权“对半而筑”建南京明城墙,还修筑了廊庑1654楹,酒楼4座……相传,如今的玄武湖公园是他当年后花园的旧址。他的富可敌国终于遭到了朱元璋的嫉妒和担忧。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遁入云南时,沈万三被治罪,全家发配云南。不料恰遇张三丰,正应了那句“日后当于西南会面”之说。张三丰遂沈万三天元服食丹药,夫妻得服遂白日飞升。
不知沈万三是否真的得服丹药飞升成仙,我倒希望如此,物极必反,也让富到顶点又跌到底谷的活财神能有个完满的结局。
另外一座名人故居是老门东最著名的景点,明末清初的文化巨匠李渔的芥子园。
李渔,号笠翁,住在杭州时连续写出了六部传奇及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并出版,“湖上笠翁”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坛新人。他的作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各地流传,在缺少交通工具的当时,数日之内三千里外也能见到他的新作。不法书商私刻翻印牟取暴利,有的干脆随便拿个普通作者的作品挂上他的名号蒙骗读者。如此行为不仅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还影响了他的声誉和收入。于是他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中国最早具有版权意识,捍卫自己著作权的出版家和作家,一边请求官府为他主持公道,传札布告;一边与女婿沈心友四处奔走,上门交涉。
然而由于当时社会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盗版屡屡发生,数金陵最多。为了便于交涉,康熙元年(1662年),52岁的李渔索性举家迁往金陵。此举也开创了他文化事业上的全新时期。
李渔来到南京后暂居金陵闸,后来在清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在孝侯台边购得一屋(经考察为现在老门东三条营32号),并亲自设计此宅。
李渔一生没有做官,也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别人的馈赠和宴请,以及为别人题联写诗获得的酬劳,过得拮据。为了营建私宅,他四处筹集资金。《与龚芝麓大宗伯》书云:“渔终年托钵,所遇皆穷,唯西秦一游,差强人意……”西秦之游没有白去,李渔终于筹集到建园资金———“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
李渔说:“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芥子园之名由此而来。芥子园虽小,不及三亩,但经过他的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无可撼动,被称为金陵名园扛鼎之作。
他还组了个家庭戏班四处演出,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为了防止别人私自翻刻他的著作成立了芥子园书铺印卖自己的作品,大量通俗文学和读者想看而买不到的书,甚至还有周边产品——他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笺帖等文化用品。李渔在芥子园度过了一生中最惬意富庶的15年。
3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休闲文化第一人李渔的私家别墅在旧址重现,变身为了人人都可免费徜徉的江南名园,以及颇受精品酒店爱好者追捧的南京著名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