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山水间 逐梦全域游 ——武山县驶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天水日报 作者:历史 和生态 的转变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15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
“处处是风景!”行走在武山县,游客的赞美不绝于耳。从世界第一摩崖浮雕大佛到西北唯一水帘洞,从省级地质公园鲁班山到木梯寺石窟,从“一线三古堡”到乡村旅游示范村,多种旅游元素的全面开花,为武山县的全域旅游打开了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山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做活“历史”和“生态”文章,深挖“武山十景”“乡镇八景”文化魅力,结合“一线六圈”城乡振兴计划,着力提升全县文旅品牌知名度,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三产融合、全域统筹、富民强县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2011年至今,武山县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稳定增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旅游版图
“扩容”又“提质”
武山县自古就有“秦陇咽喉,巴蜀锁钥,屯戍要寨”之称,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这里,可以行走在山水之间,信步于乡间村落,赏花、听水、观云,览山水之胜、享田园之美、记乡愁之醇。
在武山县水帘洞景区,青山、丹霞、琼楼交相辉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直以来都是渭河流域神奇灵秀的文化旅游胜地,古丝绸之路上承续东西方佛教艺术的殿堂。“大气磅礴,真是不虚此行。”前来游玩的游客罗芸感慨地说,拉梢寺的世界第一摩崖浮雕大佛不愧为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宝,景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设施日趋完善。
“水帘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集散广场、碑廊、游步道等,预计于今年底完成建设。二期项目有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换乘服务区等,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游客停留时间短、景区留不住人、无处消费住宿等问题。”武山县文旅局工作人员郭冰凌表示,建成后游客接待中心将会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成为城市会客厅、水帘洞景区综合服务区、全域旅游示范县游客服务中心、丝绸之路旅游带武山非遗文旅集散地、国家级康养休闲度假区。
近年来,武山县为提升景区综合服务能力,打响“十有武山·祈福胜地”“西北唯一水帘洞,世界第一摩崖佛”“北有拉梢摩崖佛,南有一线三古堡”等品牌,将旅游版图进行扩容、提质,用精品线路的打造和宣传推介,更好地示范、带动游客走进大美武山旅游观光。
有“西部奇峡画廊”美誉的鲁班山,属第三纪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为陇上名山,以雄、奇、险、秀、幽著称,自然景观奇绝,人文历史厚重。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鲁班山石窟,经历代重修扩建,曾经是武山最大的胜景之一。漫步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优美传说相呼应,峰峦交错间尽显天工巧夺之妙。
“以‘文化
传播、民宿体验、花海观光’为主题,高标准建设鲁班山景区,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绿化美化亮点提升和民宿村改造与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集观光、生态、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特色景区。”郭冰凌告诉记者,目前鲁班山景区正在积极打造以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为核心的旅游观光线路,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木梯寺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圣地,这里保存完整的历代造像,可以让人们领略到朝代更替下的历史文化艺术缩影,创造出了木梯接神州,古寺兼天下的深厚历史韵味。
“2021年新建木梯寺文化广场、硬化游客接待中心、景区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2022年实施木梯寺石窟消防工程和木梯寺石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如今,木梯寺正在申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郭冰凌说。
宁远古堡文化产业园旅游环线游线路、马力南部山区生态环形旅游线路、滩歌镇人文景观游和民俗文化游……近年来,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武山县围绕“11711”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以“一线六圈”城乡振兴行动为契机,科学规划设计,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在扩大旅游版图的同时将游线“升级”,以点连线、以线连片、以片成区,全力构建文化旅游互动共进、共生互融的大格局。
旅游设施
“亮眼”又“悦心”
卧牛山森林公园,苍松如海、风景秀丽;木梯寺石窟群,万仞绝壁、独具特色;南部山区万亩油菜花海,乡村美丽、民风淳朴……到武山旅游的外地游客,都会感慨这里风景美,旅游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旅游是体验经济,全域旅游引领的是旅游全过程的体验升级。面对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之势,武山县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让游客游得舒心满意。
“村庄不仅干净,而且很漂亮。这几年感觉马年村越来越美,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在龙台镇马年村,游客宋婷表示,栩栩如生的网红打卡墙、漫山的花海都让她流连忘返,以前出门最担心的就是卫生问题,没想到这里连公厕都打扫得很干净。
马年村党支部书记康杰告诉记者,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马年村已完成停车场、步道、观景平台、瞭望台、凉亭、悬空步道、农产品展销和特色小吃街等建设项目,建成美丽特色小花园十多处,绘制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3D彩绘墙350平方米,每天有近千人来参观游玩,村里的多处景点都成了网红打卡点,“不仅我们村,全镇新建了不少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除了我们村的油菜花观赏基地,还打造了大庄村油菜花观赏基地、山羊坪帽帽咀油菜花风车打卡基地。”
同样,走进四门镇南坪村,一座座独具特色的院落错落有致,道路两旁鲜花点缀、绿树成荫。“今年以来,四门镇依托资源和旅游发展需要,围绕林田、湖草等综合要素进行改造,凸显出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山美、水清、环境好。”四门镇党委书记马广平介绍,四门镇实施了巷道硬化、管网和墙面改造提升等工程,打造了南坪、尧儿、下湾、侯堡等四村乡村旅游示范点,修建莲花池、产业路、旅游厕所,建设庞德故里、三国文化广场,维修改造堡子,打造侯堡村观景平台等。
在城关镇雷山堡子,进出的道路已全部硬化、绿化和美化,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一应俱全。“我们依托雷山堡子、黄山堡子等丰富的古堡资源,深入挖掘城关乡村旅游,以打造‘一线三堡九道湾’和君山村、磨儿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等为抓手,完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加强景区、镇村主要道路等环境卫生的改善提升。”工作人员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山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13年水帘洞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14年木梯寺、卧牛山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2021年鲁班山创建成为国家3A级景区。同时,
新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积极筹备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8个。
旅游经济
“惠民”又“富民”
白云缱绻,树木苍翠。从青砖红瓦围成的院墙到缀以朴拙的小桥护栏,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起了鳞次栉比的院落。董庄村位于小陇山天然林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董庄村发展起了旅游产业,农家乐渐成规模、冷水鱼已成品牌、万寿菊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这几年来徒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是去年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办起来的,主要经营手工酿皮、蕨菜等特色小吃,收入还不错。”农家乐经营户何江红说,她是留守妇女,之前因为照顾孩子没有收入,是村里提供平台,组织她们参观学习,让她如今可以靠“手艺”挣到钱。
董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军告诉记者,赏油菜花海、品冷水鱼、体验农耕文化、游慈云寺,从4月下旬开始,龙台镇就进入旅游旺季,每到周末董庄村的农家乐基本就会爆满。如今的董庄村,种养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旅游产业持续向好,群众收益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龙台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模式,围绕“以旅游带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理念,种植油菜8400多亩,引进试验种植万寿菊1500多亩,真正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同时,依托上河峪优质冷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特色养殖,现已建成冷水鱼养殖场7处,扶持发展农家乐10家。
在榆盘镇鲁班村的“龙之山庄”,游客同样络绎不绝。“在游玩鲁班山大景区后,游客便在这里品地锅鸡,户外烧烤,顺便参观根雕展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榆盘镇继榆盘青年公园之后,将废弃的鲁班小学改造成集观光旅游、农家乐体验为一体的文旅服务创收模式,以旅兴农、农旅一体来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乡村游给董庄村、鲁班村的村民带来了实惠,而这样的美丽新农村,在武山县还有很多。不论是四门镇建成的农旅融合的水稻种植基地、打造的四门食醋一条街,还是马年村村集体打造的花海超市、油菜花文化创意馆和麦秆画培训基地,或是以温泉汤峪为代表的汤峪康养游,乡镇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快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真正发挥了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联动作用。
如今,随着旅游版图的扩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日趋完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武山县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产业融合更深入了。在奋进新时代的嘹亮号角中,搭乘旅游产业这艘大船,武山正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