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旅游 南方日报 2022-10-11 23:12

原标题:全力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潮州加快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林文强 摄

近年来,潮州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做好交通运输发展文章。林文强 摄

潮州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至今仍有超过5万居民居住在此。林文强 摄

近年来,三环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创新上加倍努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资料图片

十载光阴荏苒,十载春华秋实。

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成功组建“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三大国资平台,整合优质国资超160亿元;梅州至潮州高速公路、大潮高速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呈现了潮州十年来砥砺奋进的丰硕成果,书写了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

过去十年是潮州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的十年。潮州不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实现了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市之路频频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更高起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叶彤

通讯员 潮宣

奋斗岁月

全力打好“三大战役”,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打好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资源配置优化“三大战役”,是潮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的重要工作部署。

自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开通以来,潮州已为多家企业解决融资贷款、用地报批等“急难愁盼”问题。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与当地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密切相关。今年以来,潮州从问题查摆、学习调研、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保障、监督评议六大方面系统推进,全力推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大转变,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半年多来,潮州全力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大力推进“工改工”,重点解决了涉企用地问题。在潮安区凤塘镇,110亩启动片区已于今年5月顺利完成征拆。根据计划,110亩“工改工”启动片区升级改造后,将重点发展陶瓷产业数字化改造及智能化升级,助力潮州打造智能卫浴产业集群。

随着“工改工”步伐加快,潮州正加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当前,潮州正重点打造清洁能源、现代食品、智能卫浴、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近年来,潮州正式组建“城建投”“文旅投”“潮农投”三大国资平台,整合优质国有资产超160亿元,逐步建立管大局、管根本、管长远的资源配置机制。

如今,三大国资平台均已进入运营阶段,并且频频在潮州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为潮州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今年春节,潮州古城大型花灯展成为热门“打卡”地刷屏网络。在这背后,是潮州“文旅投”整合古城、韩江、环西湖等旅游资源,打造夜间旅游新场景,丰富群众夜游文化体验。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城市格局不断优化

粤东城际铁路项目潮州段将于今年动工建设;高铁潮汕站南站房扩建及配套地下停车设施工作完成……如今,潮州高铁路网已经初具规模。

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含动车运用所)分别于2013年、2018年、2019建成通车,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布局;汕漳高铁、广河客专延长线、革命苏区出海大通道等一批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未来,潮州将形成立足粤东、联通南北、辐射陆海的铁路运输网络。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作为广东的东大门,潮州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东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门户。近年来,潮州抢抓振兴粤东粤西粤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创造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潮州速度,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航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补充,铁路站场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交通的建设,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格局。

潮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其中,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被放在了首位——通过“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载区、中央活力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世界潮人寻根地。

金色韩江发展轴串联起来的,不仅是两岸的风光美景,更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围绕打造金色韩江发展轴,潮州正紧紧扭住韩江和北溪等这两条城市新轴线,突出抓好北溪片区、半岛广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引领带动城市格局由“临江”“沿江”发展迈向“跨江”“拥江”发展。

作为潮州城市东拓的“主战场”,韩江新城在潮州的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它是潮州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支撑。2021年4月,潮州出台《韩江新城提速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北溪综合整治等总投资737.6亿元的66个韩江新城重点项目全面掀起韩江新城建设热潮,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部文旅休闲、中部宜居科教、南部商贸商务主体功能布局。

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千年古城愈发动人

潮州牌坊街是集文化游览、非遗体验、文娱展演、特色美食、休闲购物、客栈民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是潮州古城的核心区域,也是潮州文化的立体展馆。潮州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至今仍有超过5万居民居住在此。

今年1月,文旅部网站公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等著名旅游街区一同入选。

目前,潮州正全力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世界美食之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提高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潮州的文化魅力。

2022年7月5日,在潮州中山路与太平路交界处,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正式动工。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位于潮州古城北部片区的核心,是古代潮州府衙所在地。根据规划,项目将建设城隍民俗文化馆、古城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区、民宿、百花台景观等,成为有民俗文化印记、有旅游集散功能、有商业消费业态的文商旅综合体。

2021年1月,潮州市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百花台片区建设项目位列其中。

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将和镇海楼、廖厝祠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凝聚海内外潮人精神力量,共同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将建设成为潮州文化旅游的新地标,高端典雅的古城“客厅”,进一步彰显潮州深厚文化底蕴。

目前,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中,建成后将成为潮州古城旅游的重要地标。百花台项目与其相呼应,成为激活古城北的关键,也延伸出一条以潮州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径。当游客在镇海楼打卡后,再步行500余米即可到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休憩、观赏、购物,感受潮州城隍文化,再可继续步行到中山路的“木雕一条街”。

赓续奋斗

加快构建“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潮州正在把优势变为态势,把潜力变为实力,把信任变为决心,把握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快构建潮州市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做强金色韩江发展轴,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强化古城保育和活化建设精致潮州,建设韩江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构建金色韩江发展轴的战略支撑,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载区、中央活力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世界潮人寻根地。要做活蓝色海洋经济带,加快发展临海产业集群,加大潮州海湾投资开发力度,推动潮州海湾港产城融合和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蓝色海洋经济带成为引领潮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经济区。要做优绿色生态发展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激活生态旅游资源,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

到2025年,“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区规模和集聚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以饶平县城为重要支撑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效果显著,实现“四个打造”,成为特色产业发展高地、文化强市建设标杆、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全域现代治理样板。

与此同时,潮州坚持“强心、向海、筑圈”的战略导向,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产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全市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的持续协调发展,构建“一廊三心四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一廊”即中部城镇集聚发展走廊。“三心”即一个“主核心”、两个“副中心”,主核心即统筹老城区、韩江新城、凤泉湖高新区作为潮州城市中心主核心,潮安片区副中心包括潮安主城区和高铁新城组团,饶平片区副中心包括饶平县城和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组团。“四片区”即中心城区、潮安南部片区、饶平南部片区、北部山区片区。

此外,潮州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发展,抢抓国家打造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优化提升凤泉湖高新区、潮安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园区等产业承接平台,引进大湾区先进技术,创新合作模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优质资源溢出和优质项目转移,力促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大提升大发展。吸引粤港澳企业到潮投资,重点在科技研发、生物医药、旅游和大健康产业、金融、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以设施连通、产业联动和政策协同为抓手,推动潮州市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一线案例

潮州三环突破高端

元件生产技术壁垒

走进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潮州三环”)的展厅,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光纤陶瓷插芯、手机陶瓷后盖等琳琅满目、功能各异的电子陶瓷零件,让人惊叹不已。

潮州三环相关负责人指着自主创新的产品——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介绍道:“正是公司400多位工程师的不懈努力,才让这款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量产,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公司多项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居全球同类企业前列。”

近年来,潮州三环在自主研发和创新上加倍努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众多工艺、技术问题,特别是聚焦国内短板产品,突破了高端元件产品技术瓶颈,产能进一步提升。

“我们坚定不移地勇闯创新‘无人区’,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之路。”潮州三环事业部副总经理冯晓鹏称。去年,潮州三环实现营业收入62.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69%;净利润2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66%,这些成绩归根结底来自坚持自主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立研究院和技术平台……自主创新已经刻在这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因里。

凭借过硬的技术积淀,今年6月,潮州三环合作开展的“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kW,交流发电净效率高达64.1%,已连续并网发电超过1000小时并持续运行中。这是国内首次实现百千瓦级的大功率陶瓷燃料电池(SOFC)示范应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8月,作为八大清洁能源装备示范应用场景之一,公司研发的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于在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正式受邀亮相,为国家在“双碳”目标下解决绿色发电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潮州三环不断推动自主创新,是潮州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牢牢扭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整体创新实力提档升级,关键技术攻关有新突破,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壮大。

数读

●十年来,潮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99.44亿元逐年提高,2018年突破千亿元,2021年达到1244.85亿元。2013—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万元、4万元大关,由2012年的26112元提升至2021年的48427元,净增约2.2万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2%

●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0多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7.7%。逐渐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航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补充,铁路站场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0年,潮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89.34亿元,占GDP比重8.1%,所占比重比2012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6项,其中,省级以上38项,国家级17项

●202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96.27亿元,比2012年增长47.6%,2013—2021年年均增长4.4%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