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锦江一票难求,火锅巴士连日满座,古镇游、公园游迎来客流高峰……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在就地过节倡议下,“成都人游成都”火热,四川成都全市的各大景区(点)、消费新场景、新项目里,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喜人景象。
作为全球游客瞩目的城市和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核心,紧紧围绕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
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产品迭代升级消费活力释放
一眼都市繁华夜景,一曲音乐伴火锅。今年国庆长假,成都推出的“巴士+火锅+音乐”新项目,让广大市民、游客坐在巴士上体验“吃着火锅唱着歌”,享受安逸“巴适”的假日时光。
让人惊喜的不止火锅巴士。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核心理念指引下,近几年,成都正加速实现“城市场景化、场景旅游化”,相继打造了兴隆湖、麓湖水城、鹿溪河生态区、天府公园等系列高颜值的“城市公园+”新场景,丰富全市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
在打造全域宜游的公园城市进程中,成都还不断推进农文商体娱等业态与旅游有机融合发展,陆续打造出熊猫古镇·理想新城和融创文旅城等新项目、春熙路特色街区等系列生活美学新场景、太古里和宽窄巷子等都市消费新场景、“夜游锦江”等夜间旅游新项目、南岸美村等一大批川西林盘景区(点)、锦江公园等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提升成都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辨识度与美誉度。
“身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美丽宜居,还有更丰富的产品、更‘潮流’的消费场景。从市区到郊区、从室外到室内、从景区到街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成都这座城市正给人提供越来越好的体验。”因旅游而定居成都的张钧海说,现在成都的可游性大大增强,推门就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幸福气息”。
“游客变市民”的背后,是成都的包容性和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变。以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区为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兴隆湖地铁站C口不远处湖边的“玻璃房”里,每天早、中、晚都有高品质的交响乐展演和炫酷的摩托车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观展(演)。
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近年来,一大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在成都不断涌现,不仅加速了成都旅游产品的迭代升级,也激发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让该市在2020年底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十三五”时期,成都旅游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繁荣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成都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2.8亿人次,总收入突破4663.5亿元,入境游客381.4万人次,分别较2015年增长46.6%、129%和65.8%。GaWC世界城市排名从第188位跃升至第59位,获“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夜间经济十强城市”“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等称号。
助力乡村振兴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描绘出了幸福美好的乡村新画卷。
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古城村内有着闻名遐迩的古城遗址。该村以绿道建设为牵引,围绕古城遗址城墙打造了颇具田园风光、人文气息的古城遗址公园。每年4月至5月期间,遗址公园内的百亩花海都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大批市民、游客前往打卡。
“到空港花田看花看飞机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也一年比一年忙。”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在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白塔社区经营“牧满园”的温智成说,仅每年的赏花季就能为自己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迅速成为成都近郊网红打卡地,带动全村民宿、餐饮、文创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并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成都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双龙村经过5年发展,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村庄经营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之路。如今,仅“双龙稻里”项目民宿用房一项,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成都陆续保护修复168个高品质精品林盘、建成4408公里绿道,有效促进了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2021年,成都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量达1.4亿人次,营业总收入达392.18亿元。
如今,一条条生态绿道连接着城市和乡村,一座座林盘掩映着珍珠般的村庄,一座座小院古朴而特色鲜明,一个个高品质的现代新农村让市民流连忘返,一幅幅乡村新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开。
多措并举促投资重点项目赋能文旅发展
“滑雪玩水逛乐园,在这里可以尽享高品质的旅行生活。”前不久,在成都融创文旅城体验的游客张豪开心地说。
总投资550亿元的成都融创文旅城自2020年9月营业以来,凭借本土与国际兼容、传统与摩登并蓄,已经成为四川省内的优质旅游项目,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
除成都融创文旅城外,天府国际动漫城、龙泉山丹景台、萌想星球·107文创园等一个个重点文旅项目也相继在成都“落地开花”。
今年1月,成都联合德阳、眉山、资阳共同发布了“成德眉资文旅融合项目清单”“成德眉资四地2022年度活动清单”等系列机会清单。其中,成都拟在今年实施总投资522.09亿元的13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全市旅游发展基础。
今年6月,“相约公园城市共创文旅未来”成都市文旅产业建圈强链招商签约推介会上,成都推出62个文旅招商项目、42个未来公园社区招商项目,现场签约了13个文旅项目,总金额达114.5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各县(市、区)也在文旅项目的招引促建上不断发力。以邛崃市为例,引进了林盘、康养、民宿集群等总投资约21.3亿元的5个重点文旅项目。目前,四川红军长征数字展示馆、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加快推进。
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新政等措施,也使成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沃土,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到蓉投资、各类人才到成都围绕文化和旅游产业链进行创业创新。
近日,天府国际动漫城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我们将努力奋战100天,确保年底项目计划完成,2023年实现全面竣工。”四川旅投漫话世界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佳邑介绍,目前所有工作面都在推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成都努力抢抓机遇,新开工了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等34个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43.13亿元。
线上线下齐发力宣传营销亮点纷呈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长期以来,成都旅游以其自身特有的内涵和品质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同时,成都还积极通过一系列创新出彩的宣传和营销,把全市旅游的新亮点、新特色、新玩法及时传递给广大游客。
今年国庆前夕,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庆国庆迎盛会成都人游成都”2022成都文旅国庆活动直播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有人说:“跟着指南去打卡准没错。”
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成都主动拥抱新变化、积极开展线上营销的创新举措之一。每逢节假之前,成都都会根据实时疫情防控形势,有针对性地、按时令策划推出踏青赏花季、春节假期旅游攻略等系列直播活动,帮助广大游客提前谋划好旅行度假重点。
做好线上宣传的同时,成都还通过举办天府文化旅游节等线下活动,并联动成渝经济圈、同城化、平原经济区城市,联合开展系列文化旅游资源线下推介活动,努力提升成都旅游市场的人气。
虽然跨境游目前尚处于“暂停”状态,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成都一直没有停止对外宣传营销。今年,在成都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的2022成都·欧洲文化季活动中,成都别出心裁开设“海外展”,通过精选80幅成都摄影作品,在海外城市进行巡展,向全球展示“大美成都”。
得益于系列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宣传营销,成都的旅游人气多次“领跑”国内各大城市。2021年五一、十一和暑期,成都在各大OTA平台上均位居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列。
强化市场监管全面护航文旅新发展
“身在成都,旅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舒心。”简短的话语已经成为广大游客的共同认知。这背后是成都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扎实开展,彰显着成都对游客体验和市场环境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成都坚持把文化和旅游行业监督管理作为提升游客体验的要点来抓。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检查、市场督导巡查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工作,切实为全市旅游市场发展筑牢安全防线和树立品质口碑。
今年以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先后在春节、五一、端午等节点组建了督导检查组,先后开展了十余次常态化检查和督导,有效保障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食品安全是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的重要一环,成都市各级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今年以来,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锦江区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区7000多家餐饮单位、6家中华老字号美食、100多个网红打卡点、10多条特色文旅线路进行全面梳理,创新监管机制、优化监管方式,在促进提升监管质量的同时,让“食味安心”成为成都旅游的亮丽底色。
“剧本杀”是深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游乐方式之一,成都的“剧本杀”市场也持续火爆。为了更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今年,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公安、住建、应急、市场监管、版权、消防等部门制定出台了《成都市促进剧本娱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办法(试行)》,让这一新兴业态更加规范运行,受到广大爱好者的认可。
此外,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公园、绿道、露营等户外旅游的安全管理和指导,让各地游客在成都游得安心、游得放心。
奋楫扬帆启新篇推进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成都文化和旅游业捷报频传: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成都列入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成都所辖的都江堰市列入建设特色旅游地。今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成都市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督查激励。
今年,成都还获评成为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安仁古镇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宽窄巷子、灌县古城、白鹿音乐旅游片区3地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截至目前,成都已有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成都市制定并出台了《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支持旅游行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促进文旅行业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同时不断开展创新营销,让全市旅游业在逆境中展现出韧劲。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接待游客共计8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0.39亿元,已经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5%和58.62%。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开新篇。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将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努力建设全域可游的时尚公园城市、“出游必选、途经必游”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面向世界、辐射西部的国际化旅游枢纽城市,推动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桓毅)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