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是我们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这种特殊性不仅体现在清政府的无能软弱,也不仅体现在列强的入侵和民族的数十年反抗,更深层次的特殊是指我们沿用的两千年的这种封建体制出现了落后,但是身为统治者的皇权阶层却不自知,最终才导致体制的覆灭、民族长期的屈辱。
在这个不断洗涮自身诟病,不断探索一种新的先进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城市这个相对于国家来说更小一个范畴的行政区划,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模式。而最能够代表这种新模式,且最终成功实现转变的城市就是上海了。那么,在全国范围来说,众多的行政区划之中,为什么上海能够独树一帜,而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又有着怎么样的深远影响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搞明白上海近代史上所走出的城市发展道路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发展模式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在上海之前,中国境内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多数集中在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比如说历史上的西安、洛阳、紫禁城、南京。如果仔细推敲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相似之处。
不管是哪一个时期的大城市,都是建立在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个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历史上某一朝代中的大城市基本上指代的就是当时的都城,或者是交通比较便利且靠近都城的城市。其实这种情况也和当时封建制度重农抑商的本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统治阶层生活的区域才会形成政治中心,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聚集,商贸也随之繁盛起来,这就是政治的强大影响力。
但是到了上海这里,情况明显发现了重大的转变,因为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文化中心,甚至是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到了唐朝时期才慢慢形成一片陆地。其后的各个朝代虽说慢慢聚集起不少的人气,但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县级别的行政区划,根本无法和当时的省级行政区划相比较,作为沿海港口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广州这种大型的海港不能相提并论。
然而这一切的不可能都在“租界”模式的出现以后发生了巨变。虽说当时英国人在这里建“租界”、开埠,一开始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屈辱,是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的赔偿条件,但是对于上海来说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这就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还有开放的港口贸易往来。
这种模式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发展到现代也不过一个世纪半的时间,但是如今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标准化大都市,是中国诸多城市中比较成功的典型。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虽然一度遭到质疑,但是最终我们还是通过实践给予它一条正确的方向,这就是和社会主义制度相协调情况下的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最终,上海成功了。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将这种成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推向了更多的地方,让中国更多城市走上了和其相似的道路,比如说广州、深圳。几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而上海在这中间起到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值得很多地方学习借鉴。同时,这座城市也是中国和西方世界连接在一起的最初纽带和试验田,它的成功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