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退却,秋风飒爽,驱车行驶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长胜镇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中,初秋的景致是林间一抹抹淡淡的黄色,是簇拥在枝条上的饱满果实,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静谧盎然。目之所及,硕果累累,举目远眺,层层植被像一座绿色长城,蔓延到天际。
“今年的果子结的特别密,把枝条都压断了,去年产业园收果80吨,今年肯定要比去年强。”产业园负责人冯鑫磊向到访产业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他的自信源于六顷地村沙棘的喜人收获。
谁能想到,六年前的今天,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漠,被黄沙笼罩的残次林寸草不生。狂风来袭,卷起的漫天黄沙裹挟着沙石,能见度不到5米,恶劣的环境、沙化的土地,成为了百姓的心头病。
从“遍地黄沙”到“草木葱茏”,这片风沙肆虐的土地是如何变绿的呢?党的十八大以来,沙漠之花公司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走入长胜镇探访土地状况,提出让“沙窝地”变“产业园”的绿色构想。
为什么要种沙棘?一棵成年的沙棘树,能固定10平方米的沙土地,根系多达400多条,串根过程中能够萌发出大量幼苗,可“独木成林”。沙棘是极其宝贵的生态资源,治理生态的同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栽植沙棘是改善生态、发展地方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极佳路径。如此,“种一片沙棘、固一片土地、富一方群众、促一个产业”的行动开始了。
沙漠之花长胜镇沙棘产业园于2017年开始投建,分两期建成。总投资1200余万元,分别流转长胜镇六顷地村、甸子村两处残次林地共计2200亩,栽植各类树种20万株。从栽植到培育再到组建设施,产业园按示范园的标准打造,每年的维护费用在100万元左右,全部交由当地百姓完成。农户们农忙时耕种,农闲时到产业园“打打零工”,既改善了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又能从中获得收益。环境好了,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态建设与农户增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目前,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已进入盛果期,据测算,今年的产业园亩产沙棘果300公斤左右,采收期每天入园采摘的农户高达50余人。在产业园负责采收的六顷地村民老张提到,“我们村离新惠镇50多公里,外出打工根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们夫妻俩一天最少收入400多。”像这样就近工作的农户还有很多,工作在打果速冻库的六顷地村民黄小龙介绍:“我们负责在冷库里面打果、入库,每天工作6小时,收入400元,还不耽误收秋。”正值秋收,由于离家近,每天下午4点左右打完果的他,还可以去自家地里抢收庄稼。
据专家预测,沙棘树的收益期将持续稳定在20年左右。2022年,2166亩的沙棘产业园出产沙棘果600吨,直接收益将达到400万元。如今,“沙窝地”里变“黄金”已经不再是愿望,小小的沙棘已经成为当地农户们增收的宝贝,沙棘产业也逐渐成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
基于建设产业园的实践经验,沙漠之花又建立了沙棘采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处,打造出“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联合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村民,免费提供70万株沙棘苗,通过规划整合荒坡、沟道等地,栽植沙棘树7000多亩。盛果期以最低保护价的形式收购沙棘果,间接带动当地百姓人均增收4000元。
从“黄沙漫天”到“人沙和谐”,如今,这片土地早已脱胎换骨,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沙棘产业的发展,产业园已经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苗木栽培、旅游观光、科技示范的特色产业园。(通讯员 孙宏波 王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