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才扬州)
扬州人有天然的文化情结,谈到非遗更是如数家珍。一个地级市,有3个世界非遗、20个国家级非遗、45个省级非遗,你说作为扬州人不自豪吗?这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保护非遗,责无旁贷。10月12日,市政协对非遗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会议很精彩,各方情况有效汇集,多种意见展开交流,普遍共识逐步形成,得力举措逐步明朗,实施路径清晰可见,后续效应将持续释放。有理由相信,扬州的非遗保护工作将越来越好。
非遗保护必须重视,但这也是沉重的话题。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用力,我们从来没有懈怠过,但始终未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守着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多宝贝,我们却不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变成城市发展的有效资源和精神动力,这显然说不过去。
毋庸讳言,非遗要保护,说明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非遗大多是农耕文明先进生产力在当下的存续,它能活到今天,说明其旺盛的生命力,社会还有一定的需求,市场还有一席之地。但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网络社会日渐形成,昔日生存的土壤日益板结,生长艰难可想而知,如不改良品种,翻新土壤,科学施肥,非遗之花的凋零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立法,其目的就是让非遗活得更长。非遗保护是政府的本职,力所能及予以政策扶持,给非遗输血,让其有力量站起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站稳脚跟。但是,最根本的还是靠非遗手艺人的本事,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时间换空间,在社会转型中换脑筋,在工业文明中换手艺,在网络社会转赛道,让非遗有个新的活法。
如何让非遗既要活得长又要活得好?纸上得来全不费功夫,真刀实枪才能决出胜负。 首先,非遗不能倚老卖老,要以社会建设者的身份重新定义自己。政府扶持理所应当,但非遗工作者不能视其为天生应该,相反要把政府的扶持看作使命在肩,更应发愤图强,让非遗传承下去,为百姓造福,为社会生财。这样的非遗才能活得长、活得更潇洒,活得更有尊严。
其次,非遗要立足“两创”找新路。非遗当下的痛苦纠结,在于改变了还是不是非遗。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流变性是非遗的重要特征,与时俱进与保护传承利用如影随形。解码非遗可以看到,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用好手艺生产好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祖先不讲条件,不畏困难,艺高人胆大,时时创新,日积月累,终于形成成熟的技艺,传承中华文明,许多精品力作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心中装着美好追求,肩上担着传承重任,手上握有创新技艺,脚下蹚出幸福人生。对照祖先留下的非遗,难道我们不应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痛下功夫吗?有了“两创”理念在心中,非遗才能活得更好。
再次,非遗保护要清晰定位。事实证明,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如何利用事关非遗在当下的定位,让非遗保护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固然需要,但非遗工作者正确认识自我更重要。任何非遗究其本质都是手艺,从业人员都是手艺人。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还得会“生意经”,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市场喜欢什么,自觉地以需求倒逼自己反思落后观念、过时手艺,将非遗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为民造福的精神,作为自己活下来、好起来的思想武器,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用创新设计为非遗保护赋能,用“触电上网”为非遗传承“上新”,用社会认可为非遗利用证明。
非遗既要活得长又要活得好,这是一道必答题。政府出力扶持,社会出智支持,市场出钱加持,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非遗自身自强自立更是决定性因素。内外部密切配合,非遗不仅能活得长,而且一定能活得好。扬州定能成为非遗的“三好生”。
来源:金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