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绘就新时代大美乡村
(速新闻记者 顾园园 仲文路)10月12日上午,秋阳杲杲,芳草如茵。此时,走进沭阳县潼阳镇潼北村,你会发现: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美丽的健身广场、生机盎然的庭院菜园和朝气蓬勃的企业……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色彩。
潼北村位于潼阳镇北部,距京沪高速潼阳出入口仅500余米,湖潼线、西潼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独特。2022年被授予“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近年来,随着该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小花生“鼓”起来
金秋丰收季,花生飘香时。据了解,潼北村现有人口4000余人,耕地面积7600余亩,其中花生种植占6000余亩。
“趁着天气好,抓紧把这剩下的一点花生收了!”12日上午,村民李桂英从载满花生的拖拉机上走下来,来到花生摘果机旁,准备现场摘果。
今年,李桂英和丈夫王增尧一起种了12亩花生,收益较去年有所增加。“今年价格好着呢,2块多一斤,比去年多不少,我们家一共种了12亩花生,每亩能收1000多斤花生鲜果。”67岁的王增尧说。
王增尧说:“从地里把花生拔出来,拖来这里进行免费脱果,再送到村头的收购处直接出售,快捷便利,随卖随走。”
“我是沭阳县桑墟人,今年在潼北村流转了12亩地,用来种植花生,除了花生果实的收益之外,我还收花生秧。”在蒋海波看来,花生秧子属于豆科牧草,其蛋白含量非常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蒋海波算了一笔账,今年,他通过花生摘果机免费为村民摘果,村民则将花生秧留给他。他大约能收到300吨花生秧,通过粉碎后再出售,销售额能达到30万元。
“我们潼阳镇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潼阳花生’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如今,随着花生价格不断攀升,种植花生的村民也愈发自信起来,大伙的口袋也越来越鼓了。”潼北村党支部书记李树林说,今年花生的价格再创新高,种植户们都很高兴。预计,潼北村今年的花生鲜果销售额有一亿多元。
惠民广场“动”起来
天色渐晚,潼北村的惠民广场上人头攒动,随着广场舞的音乐响起,喜欢广场舞的村民翩翩起舞。
“这个惠民广场建起来之后,我们便有了好去处!”村民刘大爷说,如今,白天忙农活,晚上就可以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生活和城里基本没区别。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去年,潼北村修建、新增了惠民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墙、公共厕所、村庄名牌等,还配套了太阳能灯等设施。如今,村民们早晚在文化广场健身、唱歌跳舞,大伙儿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夜幕降临,潼北村主干道上的路灯亮了。
“2020年和2021年,我们花两年时间共投入10万余元为村庄主干道安装了96盏路灯,还在每盏路灯上安装一个红色小灯笼,晚上亮起来的时候格外喜庆,路过的人称小路灯很‘靓’。”李树林笑着说,看着村民能乐享人居环境美化、亮化后带来的“福利”,他们的工作更有干劲了。
工业经济“活”起来
环境好,风景美,带动了新经济。“一直以来,我们潼北村是以农业为主,虽然交通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工业项目几乎是零发展。”李树林说,近年来,通过内培外引,先后投资、引进了500万元的板材加工厂、700万元的工艺品厂和300万元的纺织厂,工业经济从无到有,“活”了起来。
“这里待遇挺好的,干多少拿多少,一个月2000元没问题。”在潼北村的一家名叫沭阳艾迪斯工艺品厂内,65岁的刘凤兰正在安装相片框,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很轻松,让她在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
刘凤兰说:“我希望咱村能多引进几个厂,这样,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就能在家门口工作,既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很方便。”
在农村,耕地是农民的基本资源,而水利灌溉和道路是粮食生产、运输的命脉。“为扩大潼北村的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期间,我们潼北村新铺设道路共计30多公里,期间还新修桥、涵、闸100多座,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达400多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全面提升。”李树林说。
走在潼北村,看着一幅幅忙碌的画面,映衬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期盼的“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生活目标正初步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要求,解放思想,力求经济发展高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激活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走出一条带领村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大美乡村之路。”李树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