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2年第10期内容
涂岭位于“北通省会福州,南抵泉州漳州”的泉州市泉港区,是古代官民商旅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一条横贯南北的明清古街,全长约一公里。
对于涂岭,我并不陌生。二十年前,由于工作需要,我被派到离单位约四百公里的地方工作,每个月因开会、学习等要往返几次。
那时还没有通高速路,更没有高铁,唯一通往省城的就是国道。从工作所在地到省城,坐大巴要七八个小时,而涂岭正好在路途的中间段。
车子行驶到此,一般是午饭时间,司机于此休息半个小时,旅客们可以吃个饭,给保温瓶加下水,或过下烟瘾。那时忙着赶路,无暇去感受这里的山水民情。随着高速路发展、高铁投入使用,连涂岭午餐也成了封存的记忆。
立夏过后,再次来到涂岭,走进这条古街。古街的路口,有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老上海欧式二层小楼建筑,精致的西式窗柱,典雅的水泥浮雕,巧妙的琉璃花缀,骑楼的悬挑走廊,都保存得相当完好。墙面上的“银行”字迹还依稀可见,可想象当时的繁华与热闹。
漫步于寂寥悠长的涂岭古街,古驿道上圆滑的鹅卵石砌,蜿蜒的阡陌街巷,古老的瓦房屋檐,平坦的条纹石桥,从街头一眼望去就能看见几枝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内探出头来,如同置身于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之中,感受着古街厚重的历史与沧桑。
漫步于这条古驿道,除了能感受到昔日的繁华外,还发现它是多元文化的交融汇合处。
一条街上聚集着威武庙、龙安宫、观音堂、天主教、基督教等诸多宗教场所。这或许与宋元泉州“梯航万国,此其都会”“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海外贸易兴盛、港市繁荣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关。
清初曾出任广州知府的漳浦县人蓝鼎元记载:“泉州新桥、安海、沙溪、塗岭(注:涂岭古称),行铺千百间,大开街衢,便民贸易。”清代任内阁中书及翰林院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官晋江县人杨浚《十六夜宿塗岭》:“浪迹东西一水滨,乡音渐近若为亲。长空得月成良匹,古驿无花思故人。”
布店、驿馆、米厂、典当行、医馆等,在古街两侧密密匝匝簇拥着,见证着当年涂岭驿道的热闹繁华景象。街的中部尚存有一座“陈公修路功德碑”,虽已风化,但碑文字迹仍依稀可辨——急公好义的乡贤陈文辉,富而有仁,曾独资修缮泉州古谯楼、惠安文庙。他见南来北往的行旅人等每逢雨季即受污泥四溅之苦,便慷慨解囊,重修涂岭古街。
章寿卿晚清时出生于涂岭一个商贩之家,毕业于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从商,因为人重信用、讲义气,生意逐渐扩大。
二十世纪初,涂岭一带深受匪患之苦,乡民敢怒而不敢言。富有正义的章寿卿决定为百姓除害。他联合当地贤达人士,定下计策,组织乡民假意送酒菜供匪徒食用,待其醉睡之后,乡民破门而入,持锄镰等利器将匪徒全歼。时任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题写“功垂桑梓”横匾予以褒奖。
章寿卿还常修善举,广施仁义,独资兴建涂岭新溪大桥、泗洲亭桥、社仔岭石路等。乡里若有染上疟疾等病人,他便设点为患者免费发送治疗药品。此举还获得陈嘉庚先生赞赏并获赠《新编验方》1本。他思想进步,同情和支持革命运动,提供经济、武器的援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授予章寿卿“开明绅士”荣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街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了,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新的商业街,老街便沉寂了下来。古街里还有零星的几户住户,依然存护着这份祖辈下传下来的基业,也为这条古街增加生活的气息与活力。
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光的打磨,古街的一些房屋依然保存完整,一些房屋已经破乱不堪。坍塌的墙壁、裸露的灰土、散落的屋瓦、长草的院落,还有被火烧焦而残存的木梁,驻足而望,透露出苍凉与落寞。
古街的一座老厝外墙,至今仍遗存一个灯龛,呈棱形椭圆状。这个不起眼的灯龛,曾经照亮了多少赶考的举子,晚归的村民,以及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商贾……
如今古街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充分利用遗留的老物件和场景进行修饰,一些故居被当地政府改造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历史图片展馆;有的外墙现代图案加以运用,残缺的水缸被雕琢成了各种图案,烧焦门板被神奇的绘画成打铁的场景,烧得通红的烙铁,高高扬起的铁锤,四处溅飞的火花,惊叹美术师如何能勾勒出如此精湛的画面。
漫步在悠悠古韵的古街,会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情思,一种古风民韵犹存的感受从心底弥漫开来。如果厌倦了浮躁嘈杂的都市生活,可以选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或者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到这里体验一番平静的穿越。
古街从明清走来,街上的一砖一瓦都是一段漫长的历史、一串动人的文化符号,传递着古老的诉说和血脉。
作者: 林建武
责编:张初 / 校对:郭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