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0月12日消息 10月11日,成都郫都开展“锦绣郫都”杯文艺作品大赛采风活动。
这是一趟有盐有味的采风之旅,参赛文艺爱好者们来到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在晒场内发现传统非遗和工业之美,在川菜小镇以及中国川菜博览馆探寻川菜的昨天、今天和关于明天的想象,又到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内的香料味中陶醉。
据悉,本次采风活动旨在让参赛人员更深入了解郫都的区域底蕴和独特魅力,碰撞出倍具深度和观赏性的作品,冲击10万元最高奖金。
豆瓣晒场(央广网发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体现非遗和工业之美
采风团大巴车停在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门口时,文艺爱好者们兴奋异常,有人直言:“早就想来拍了。”说是厂区,看起来却不像,进入大门后左侧便是游客中心。
“前面刚好有一波人参观完毕。”四川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冉易表示。冉易介绍,公司打造的郫县豆瓣中国非遗文化体验园是郫都区首家通过认定的“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里既是厂区,也是旅游景区。
在郫县豆瓣阳光晒场,文艺爱好者们停下了脚步,晒场内一条条发酵池整齐排列,偶尔有工人操作机器翻晒。晒场中也专门开设一处“观景台”。“这里是郫县豆瓣行业最大的智能阳光晒场,”冉易介绍,“晒场拥有发酵条池600余条,发酵晒场温度、湿度、含氧量都能实现自动监控,一键式滑动天窗能够实现平移开合和强制通风,翻搅则可由翻晒机自动进行。”
在体验基地,文艺爱好者们“火力全开”,找角度、凹造型、按快门,相机围绕晒缸和工人师傅们闪个不停,多架无人机在头顶“呜呜”盘旋。冉易表示,这个露天晒场拥有4000多口传统晒缸,利用传承300多年的制作技法生产,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杵豆瓣、翻豆瓣等制作郫县豆瓣的乐趣,感受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基地工业旅游打造了“VR”云游、节假日特色游、研学教育等旅游产品。
“今年销售额预计达4亿元,较往年稳步提升。”冉易表示,正是源于增长的态势,公司新厂区也在筹备中。新厂区可谓“未来工厂”,将使用公司与相关高校共同试验成功的罐式发酵工艺,产量更高、产品更安全、风味更美。
香料味陶醉之旅
随后,采风团来到了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
下车后,文艺爱好者们陶醉在厂区的香料气味中,颜色鲜明的厂房、生产车间里的工作人员和全自动机器人吸引了不少目光。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之所以选定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的中国川菜产业城为新厂厂址,在于这里贴近食品原材料产地,巴蜀饮食文化独一无二,具备辐射全国的地理优势。一期竣工投产后,实现复合调味料年产能5200吨,火锅底料年产能4800吨。
一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大家意犹未尽。离开时,采风团拉开横幅合影。
中国川菜博物馆(央广网发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探寻川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下午,采风团来到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的川菜小镇。
川菜小镇涵盖文旅、居住、产业服务、高端农业四大功能,以川菜文化与“现代都市田园”两大IP,以“川菜+”为发展思路,打造川菜+休闲、川菜+研学、川菜+文旅等新形式的缤纷业态。
采风团的视线首先被中国川菜博览馆吸引:一面超宽曲面巨屏令大家眼前一亮,一旁是“根植巴蜀,川香世界”八个大字。博览馆一层展厅创设一纵一横套层式叙事:纵线以历史时间为轴,介绍了四川在历史上经历的七次大移民对川菜的影响,横线则以地理空间为坐标,揭示川菜从内陆巴蜀不断走向世界成为中华菜系代表性菜系的发展历程;二层展厅则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川菜产业的发展成就。
郫都区作协主席李志能也是采风团一员。李志能认为这一程有盐有味的线路,为大家找到了郫都区的根:“郫县豆瓣以及其制作工艺是川菜之魂,也是郫都区的根。”李志能介绍,郫都区人民的豆瓣情节很深,“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豆瓣。”李志能从重庆来到郫都区工作、生活已有30多年,至今已是一口地道郫都口音,说起话来都是“我们郫都”,每年也要和家人享受郫县豆瓣的制作过程以及最后的美味。
这次郫都举行的文艺作品大赛李志能也提交了散文作品《郫都:一树繁花一城水》。作品中李志能感慨郫都区的生活“巴适和安逸”,是一座“诗意肆意流淌的城市”,“我们今天在这里追忆被命名为‘杜鹃城’的名称……凸显出来的恰好是:这座城市在这二千三百多年来不断变换的风姿以及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这里最具想象力的解构和最热情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