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黄河!山西芮城:探路“能源科技+文旅”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孙媛媛
芮城,以新能源革命推动“碳中和”的领跑者,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能源革命的“芮城现象”,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铺就了优质生态底色,探索出以新能源科技与文旅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山西芮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古中国”的核心地。2014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此后,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芮城全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建制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拥有如此规模的“生态”乡、村群,芮城,在山西是独一份。
与此同时,芮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光能和风能资源,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集中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同时有序推进生物质发电。目前,全县年可生产清洁电力17.8亿千瓦时,超出县域全年耗电量10亿千瓦时,真正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县。
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推动着芮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河边的中国第一个“零碳村镇”
在山西谈“生态”,绕不开芮城;在芮城谈“碳中和”,绕不开被誉为“黄河文化与科学技术能完美融合”的庄上村。
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是一个地处黄河北岸的古村落。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目前,全村71户已用上了“光储直柔”村级发电系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示范村。
与光伏发电不同,这是一套被称为“光储直柔”的发电系统。“光储直柔”技术,是在现有光伏产业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光,是指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储,是指分布式蓄能,庄上村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配置储能700千瓦时,配备储能双向变换器;直,是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柔,是指柔性用电,让分布式光伏与电网智能安全高效匹配,在缓解电网增容压力下保持稳定、安全用电。
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芮城县委书记尚玉良介绍,首先,要对村里223户农户的屋顶进行荷载检测,结果发现实际能铺设光伏的有136户。然后,根据农户自己的意愿,最终在71户农户屋顶铺设。这71户,就是我国首批使用“光储直柔”直流电的人家。在他们家的屋顶,光伏板摄取着太阳的光芒,源源不绝地提供着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在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机遇面前,芮城最先进入了前沿技术革命者的视野。
据悉,《庄上村“光储直柔”零碳村镇示范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倪维斗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并且,江亿把这个技术总结成“光储直柔”(PEDF),写入了百度词条,也写进了国务院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在71户人家成功示范后,下一步,庄上村将在全村范围内实施该项目。项目完成后,将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以平均每亩树林减排1.336吨二氧化碳算,相当于植树1871.3亩。
“农村是碳中和的主要阵地。过去,农村都是以煤油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而未来,农村通过光伏实现自发自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零碳化,也是一个经济可循环的模式。”尚玉良表示,最重要的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空间资源,建立新型直流微网电力系统,或可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能源革命新模式。以芮城为例,全县2800万平方米的农户屋顶,可以铺设17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可达20亿度,这将有效助力芮城县“双碳”目标的实现。
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运行,使芮城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转换。2021年,国务院将该项目的“光储直柔”“直流配电”技术路线纳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4月2日列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是新能源革命综改试点的成功方案。目前,芮城全域、运城市、临汾市以及其他省份,已经开始推广“光储直柔”技术,全面复制“庄上模式”,建设全国零碳村镇的盛况即将到来。
“文旅+”融合,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的“诗和远方”
山脉、流淌的黄河水和蜿蜒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连接旱塬沟壑,穿越平原湿地,宛如一条巨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芮城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相关传说、遗址、遗迹、文物遍布其乡野。近年,芮城借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的契机,深挖黄河文化,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沿线旅游、农业、生态等产业融合,将之打造成生态路、文旅路、产业路、致富路。
“项目建设惠及全县10个乡(镇)63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6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6%。”尚玉良介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一期工程西连永济、东接平陆,全长93.4公里,其中主线73.1公里,支线20.3公里。
“万里黄河神游处,千年驿道大禹渡”,大禹渡黄河风景区,从古至今万里黄河两岸,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这里有许许多多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2019年正好完成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大禹渡至圣天湖段22.9公里,如今已是备受称赞的网红打卡美景地。在这里,人们能聆听到大禹治水的千古绝唱,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
如今,在芮城,这条因美景而著称的网红公路仍在不断“生长”。2020年彩霞村至新村段20.718公里和新村至大禹渡6.8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完成;2021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支线芮翔路5.3公里,主线柳湾至垣潼线4.2公里、老晓里至彩霞11.2公里和凤凰咀至涧口7.3公里完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一期工程全线贯通。据悉,“十四五”期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二期工程道路改造项目全长51.5公里。
“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同步实施道路主体、慢行、服务、景观、信息五大系统,为文旅融合、城乡共进、全域旅游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尚玉良表示,为了更好地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芮城段工程,一是沿线设置了8个观景台、3个驿站,公路贯穿3个古遗址、5个渡口、7个景区,实现了“景景通”“城景通”循环旅游,促进芮城全域旅游大发展。二是沿线实施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工程,为芮城又添一条生态景观大道。三是沿线设立了36个农副产品购销点,为20余万亩粮食种植、水产养殖、蔬果栽植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助推芮城特色农业大发展。
十余年来,芮城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经历了“黄变绿”的生态环境巨变,又以新能源革命推动“碳中和”的领跑者,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能源革命的“芮城现象”,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铺就了优质生态底色,并探索出以新能源科技与文旅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芮城,正在自己独有的空间体系中,谱写着“生态芮城”的锦绣篇章。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上旬刊